改善胃下垂的中医外治法
2019-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胃下垂好发于老年人、瘦长体形者、经产妇、长期卧床少动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致体质虚弱的人。
胃下垂可使胃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状,餐后或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站立性晕厥、全身乏力、心慌和直立时低血压等表现。
胃下垂的治疗主要依靠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增加腹腔压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等措施来改善症状。
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常用补中益气丸等治疗。这里介绍两个中医外治法,对改善胃下垂症状有一定疗效。
灸神阙穴法
药用黄芪、党参、丹参各15g,当归、白术、白芍、枳壳各10g,升麻、柴胡各6g。食欲减退者加鸡内金10g,大便溏者加焦六曲10g。
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
用法:将药末10g填神阙穴,铺平呈圆形,直径约2~3cm。将生姜1片插数孔,置脐上,用艾条悬起灸之,每天1次,每次30分钟,灸后胃脘部有温热舒适感为佳。
贴百会穴法
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掉,把“升胃饼”(蓖麻子仁10g,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厚1cm的圆形药饼)置于百会穴,用绷带固定。
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连用10天为一个疗程。饭后2小时左右治疗较为适宜。
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穴,外敷并加热熨,可加强药性的升浮功能,通过经络的通达,对胃起牵引上提的作用,并使胃蠕动加快。
注意点: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者以及孕妇忌用。
2.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一些刺激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等,能忍受者可以继续使用,倘若反应较重,则需停止用药。
《良方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