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不用愁,神奇的中医艾灸疗法,
2017-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方“扁鹊谷艾健康”,获得更多艾灸信息
胃下垂的临床表现为胃肠功能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乱,常出现饱胀不适、厌食、嗳气、便秘、腹痛等,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体检一般体形消瘦,立位时,下腹部有时呈“葫芦样”外形,胃区可有振水音,上腹部易触到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通常伴有肝、脾、肾和结肠等器官的下垂。
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胃下垂可艾灸以下穴位百会20分钟、脾俞、胃俞、肾俞各5---7壮少点,加到10状,艾壮由小到大。中脘、神阙、关元各20-30分钟,腹部用需要做大面积的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各15分钟。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下方两旁约比大拇指稍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脾俞穴位于第11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一。
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距离脊椎两侧约比大拇指稍宽的地方。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姿态,取胸骨下端和肚脐的中点即为中脘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左右各一。取穴时,可以再小腿内侧,骨侧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白癜风前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