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下垂,效果如何

2020-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承担着消化吸收、化生气血的重任,故为人生存之“后天之本”。脾胃也是人体最大、最主要的营养基地,其维系着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人体内%的营养都是靠胃肠消化吸收的。故古人曰:“胃司受纳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

如果一旦脾胃受伤,则影响体内阻断营养吸收,使免疫力下降,造成诸多疾病。说明脾胃功能状态的好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古曰:“脾旺则四季不受邪”、“保住一份胃气,留住一份生气”、“胃为水谷之海,人以食为命,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等,都体现了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

笔者于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脾胃病的病理特征反复探讨,研制了治疗胃病的经验方“健脾和胃汤”。其药物组成为:党参、土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广木香、制香附、炒枳壳、藿香、焦神曲、佛手。功能为健脾益气、疏肝和胃。

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其中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味厚气浓,其性平和,既可益气补虚,缓中健脾,通行百脉,滋养五脏,又可调和药味,缓解峻猛,顾护正气。

广木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疏肝和中。制香附辛开苦降,芳香性平,能疏肝气,解郁结,宽胸膈,调脾胃,除痞胀,进饮食,可上行胸膈,下走肝肾,散一切气,解一切郁。

炒枳壳能增强胃肠功能,加强肌张力和胃肠的节律性蠕动。藿香化湿醒脾,开胃止呕,其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

神曲辛、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健脾,尤擅用于脾胃虚弱、纳差、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

佛手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辛香走散,直达肝脾,理气和中,疏肝解郁,燥湿化痰,行滞气,醒脾胃,导宿积,其药性平和,行而不破。

健脾和胃汤不但能治疗脾胃虚弱、胃纳呆滞、气机不畅等,还善止痛、除胀、运脾、和胃、解郁、化痰、祛湿等功能。余于临床上以健脾和胃汤为基本方,对症加减治疗了诸多胃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胃下垂医案一则

张某,女,41岁,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初诊

患者素有胃痛病史,经中西药治疗后难以痊愈,呈阵发性发作。

刻诊:形羸,面黄,胃脘食后胀满疼痛,嗳气,肢倦易乏,纳差。

胃镜示: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骼脊下8厘米),胃溃疡,舌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濡细。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升阳为主。方以健脾和胃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广陈皮10克煨木香10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炒枳壳10克煅瓦楞子20克白及10克佛手10克焦神曲10克炙黄耆10克川石斛10克柴胡10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克炒当归10克10剂

嘱其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思想放松,饮食讲究营养。

二诊: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一日

服前药后胃痛、胀满有所缓解,纳食稍香,舌淡红,苔薄白腻,边有齿痕,脉濡细,治宜原意续进,炙黄耆加至15克。20剂。

三诊:服前药后胃痛、胃脘胀满、嗳气消失,纳食有味,精神稍振,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细,于前方基础上随症稍作调整,坚持服用1个半月后胃镜示:浅表性胃炎。

按:中医学认为长期饮食失调,不讲究营养成分的摄入,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或久病虚弱等均可引发胃下垂。

《灵柩本脏》云“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约不得”,意指肌肉瘦削无力,对内脏无撑托能力而致下垂,脾气虚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本案患者症状呈现出一派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之象,故治疗以健脾和胃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味,意在调理脾胃之气,提升中气,并加入煅瓦楞子、白及加强胃溃疡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嘱病人劳逸结合,注意调养,讲究饮食营养等确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看诊/疾病咨询需求

请长按识别下图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zgs/9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