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导致夏天食欲不振呢
2020-7-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胃肠功能障碍与其他原因
正常的食欲是健康的标志之一。中医认为,有三种原因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及食欲不振,胃肠受寒、胃下垂以及胃内积存了多余的水分三种情况。
感冒、精神压力、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这些情况下要优先治疗这些引起食欲不振的疾病。
胃肠受寒的情况
喝多了凉啤酒,吃多了生的东西等等会导致胃肠受寒,致使胃肠的功能低下,食欲不振。另外,长时间呆在寒冷的地方或空调房间里,腰腿的凉气会传递到胃部,引起食欲不振。
对于上述情况,通过吃一些热的食物、温暖手脚和腹部的方法,就能很快治好。有暖体作用的中药也有很好的效果。
有胃下垂的情况
胃的位置比正常位置要偏下的状态被称为胃下垂,但胃下垂本身不是病。若没有食欲不振等症状,无需特别在意。天生体质虚弱、肌肉较弱、易疲劳的人一般容易有胃下垂。
胃部有积水的情况
胃肠虚弱,胃内有积水状态被称为“胃内停水”。特征是活动腹部或敲打腹部时,有哐当哐当的振水音。
原本胃肠较弱的人,吃了凉的东西或喝了凉水,水分不能很好的吸收消化,便引起胃内停水。于是,胃肠的机能便不能正常的运作,导致食欲不振或胃痛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这种类型的食欲不振,要通过排除胃内多余水分、强健肠胃的中药进行治疗。
穴位:
因胃肠功能障碍导致食欲不振时,可对足三里、中脘、脾腧穴、胃俞穴四个穴位进行指压和艾灸刺激。对足三里实施艾灸时,要一直持续到脚腕能感受到刺激为止。因肠胃受寒导致食欲不振时,艾灸比指压的效果更好。实施时,要持续到艾灸的穴位的皮肤感到温暖为止。
食疗:
摄入过多的水分含量高、油腻的食物后经常引起食欲不振。在注意减少摄入这类食物的同时,还要避免食用含有过多调味料的刺激性强的料理以及酒精。食物纤维较多的牛蒡、藕、竹笋、脂肪较多的坚果类、油炸食物也尽量减少食用。
另一方面,胃肠出现功能性障碍、食欲不振时,适宜食用山药、胡萝卜、无花果。因为上述食物有强化胃肠的功效。另外,白萝卜也富含帮助消化的成分,因而适宜食用。但是因为胃肠受寒而食欲不振时,不可生吃白萝卜,应以煮食等方法加热食用。
被誉为“吃后不求医”的梅子,富有整肠作用,是一种可以增进食欲的食物。没食欲时,煮一碗梅干粥,也能轻易下口。
内容来自于《我的第一本实用中医对症图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