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胃下垂取穴位和方法附彩色穴位图

2017-6-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力下降,腹肌松弛等因素而致。见于身体虚弱、胸廓狭长的人,也可因各种原因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引起。中医认为本病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

胃下垂症状:上腹饱胀不适、隐痛、进食后疼痛加重,消化不良,恶心打嗝,不思食欲,大便便秘或溏薄,腹部有重坠感,用手托腹部则感舒适,消瘦乏力,或见腰痛,呕吐、嗳气,平卧时症状减轻。

艾灸治疗原则:健补脾胃,升阳举陷。

主穴:

1、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2、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膝盖)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3、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4、梁门

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5、关元

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10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白癜风怎么得的
白癜风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jj/5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