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效验方连载有人服6剂汤药后继服半
2019-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概要:胃下垂是指支持胃的韧带和胃壁、腹壁肌肉松弛,故而导致食后饱胀、嗳气等为特点的慢性胃部疾病。本病属中医“胃缓”。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太过等,使中气亏虚,脾气下陷,肌肉瘦削不坚,固护升举无力,以致胃体下坠。长期从事振动工作,又失调节者,如跑长途大货车的,道路又很不平整的,驾驶员就容易患胃下垂病。治疗当升阳气,又不能太过,升阳太过又会耗伤胃阴,影响胃之降浊,故而脾胃升降适度,是治疗本病用药关键。一要养胃助消化,二要行气促排空,三要升脾降胃偏于升,四要益气养血强胃肌。
处方一:益脾强胃汤
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须20克,肉桂6克,柴胡10克,升麻6克,炒白术15克,炒枳实10克,鸡内金6克,桔梗10克,旋覆花10克(包),黄连3克,蒲公英10克,怀山药30克,陈皮6克,白茯苓10克,谷、麦芽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饭前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升清降浊,益脾强胃。主治胃下垂。
善后:原方制丸药服。
医案:徐某某,男,58岁,患胃下垂已10余年,胃下垂4.6cm,上腹坠胀不适,进食后胃脘胀痛,嗳气恶心,腹满肠鸣,大便时溏时秘,形体瘦弱,并伴浅表性胃炎。久治不效,故来求治。投益脾强胃汤治疗,患者先后服药85剂,诸症消退,X线复查,胃下垂已由4.6cm回升至2cm,胃壁蠕动对称。嘱其原方制丸药,每服5克,日服3次,直至痊愈。
注意:少食多餐,吃饱时,宜躺卧半小时为调护;常炼“提肛缩肾功”,将肠胃用提气法上提至脐,呼气时慢慢放下,早晚各练1次,每次不超过20下。这是气功界治疗胃病、胃下垂的有效方法。
处方二:黄芪白术汤
组成:黄芪20克,白术15克,枳壳15克,防风10克,木香5克,砂仁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对肠胃下垂均有升提固脱功效。
医案:刘某,女,42岁,教师。患胃下垂多年,久治不愈。近期脘腹胀满,下坠、嗳气,纳呆,大便不爽等症状加重,故来求治。患者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缓。系脾虚气滞、升降失调所致。投本方3剂后,患者诸症减轻,再服3剂,诸症消失,之后服用补中益气丸调理半个月。追访2年未见复发。
处方三:猪肚1只,黄芪克,陈皮30克,大枣10枚,粳米克,莲肉50克,山药50克。
用法:将猪肚及诸药洗净,文火烧熟,加调味品,分2天吃完。
功效:主治胃下垂。连吃5剂为1个疗程,可使脏器回升复位。
处方四:用升胃膏外敷百会穴加服补中益气丸或汤药
组成:蓖麻子仁粉10-5克,升麻粉10-5克,补中益气丸或汤药。
用法:先将百会穴周围2厘米之头发剃去;将上2味用水调为膏状,为1天用量。将膏药敷在百会穴上,最好增加光照以增温或外加热水袋每次敷半小时,1天敷2次,治疗期间服补中益气丸或汤药。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胃下垂。胃有蠕动感,有上升感。一位43岁女子的胃下垂症,用此法治疗3个月获得痊愈。
注意:凡练功打拳的人,患了胃下垂,可以用“手照上托法”治愈本病。方法为:左手掌近照(距离15-20公分)胃下部,手心向上托;右手掌远照(距离40公分左右)上腹部上面。每次照10分钟左右,每日至少2-3次,全身放松无须发功。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书号:ISBN-7---3
售价:元亲仁书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