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疗胃下垂,治疗胃下垂的关键点都
2018-9-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医一点通,小方子治大病,中医巧治,一点就通。点击上方蓝字部分, 胃下垂是指在站立姿势,胃器官的下缘抵达盆腔位置,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的器官病变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其主要表现是:腹胀、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胃下垂大多脾胃气虚,无力升举内脏,从而造成内脏下垂。针对发病机理,胃下垂患者适宜吃具有健脾、益气、升提作用的药材和食物为脾胃养生。
胃下垂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多发于老年人、多产妇、体形消瘦、身材修长、体质衰弱及动过腹部手术的人。胃周围韧带松弛或胃壁张力降低都容易造成胃下垂。那么胃下垂中医该如何治疗以及做哪些日常保健呢?
一、中医分型治疗胃下垂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
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
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
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
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二、胃下垂的预防保健措施1、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2、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减弱,过多的食物入胃,必然会滞留于胃内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
3、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姜、过量酒精、咖啡、可乐及浓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加重,影响病情改善,故而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饮些果酒和淡茶有利于减缓胃下垂的发生与发展。
4、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5、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
6、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7、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了,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本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三、运动疗法也同样重要仰卧起坐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头向上抬,用腹肌的力量使身体坐起来,然后再躺下。如不用手扶床坐不起来,可用手稍加帮助,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挺胸仰卧在床上,以头和腿支撑身体,用力将胸腹部挺起来,一起一落,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抬头仰卧在床上,两手扶住头的后脑勺,头尽量往上抬,停两秒钟后落下,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卧抬臀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屈曲,两脚掌蹬在床上,臀部尽量向上抬,停两三秒后放下,每天早晚各做5~10次。
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并拢,直腿举起,悬在离床20~30厘米高处停止不动,控腿约10秒钟,然后还原做第二次,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更多资讯了解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