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身心灵健康上深度好文
2017-9-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们的 导语:现代人渴望健康,无论身体还是心灵,因为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有一次,对大多数人来讲,社会带给他们越来越沉重的压力使他们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感受到的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在紧张忙碌时无法觉察的身的病痛和心的创痕。当今社会,虽然物质已不再匮乏,但精神世界的日渐荒芜已经令一代又一代人失去固有的理性,随之而来的是种种的求不得苦。
年5月9日的母亲节是一个殊胜吉祥的日子,为了感恩天下的母亲,在广州祈福酒店,六祖寺方丈释大愿法师作了一次题为“禅与身心灵健康”的精彩演讲,来自各地的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同探讨禅的智慧。
“痛苦源自于你的内心”,法师的开示朴实、纯粹、一针见血,令在物质欲望面前身心俱疲的人们惊醒,转而去寻求心灵的宁静。
禅是什么?禅是自然,禅是不执著,禅是接受一切,禅是放下一切,禅是积极乐观的心态,禅是超越,禅的本质就是般若,就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禅的体悟在哪里?在你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你忙碌与否,身边的禅意依然如岁月的河流静静流淌,时时给你警示,让你不会忘失它的存在,它是你最终休憩的港湾。
禅文化体系是博大精深的,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无穷无尽的,虽然有很多人对书中提到的禅的智慧能够证悟生命的永恒,能够开显不生不灭的真心尚未深切领悟,但禅对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已经使我们一目了然,不容忽视,身可护心,心可养身,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禅对人的身心灵健康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正有更多的人群在开始 感恩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带给我们的丝丝禅意,感恩法师开启了我们内在的智慧之门,让我们的身心灵得以健康地成长。
目录
一、什么是禅
二、禅与身体健康
三、禅与心理健康
四、禅与灵性健康
时间:年5月9日的地点:广州市祈福酒店主办单位:六祖慈善普济会、禅文化周刊
禅与身心灵健康
尊敬的诸位善知识:非常欢喜我们在母亲节这样一个殊胜吉祥的日子里,为了能够感恩天下的母亲,而共同来举办一个禅文化活动。首先,非常感恩十方诸佛菩萨的加被,也感恩此次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并且也非常感恩在座的诸位,今天能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共聚一堂来共同探讨禅的智慧。
从前年开始,我陆续地在暨南大学、华南理工等地先后讲过《禅与现代企业管理》、《禅与经营之道》、《禅与现代生活》、《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以及《禅与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之道》等等。那么,此次主办单位之一的《禅文化周刊》的主编希望能够讲一讲健康的话题——《禅与身心灵健康》,非常高兴能够再一次有机会向诸位请益。
此次有关健康的话题可分四个方面来讲:第一方面什么是禅。第二方面禅与身体健康。第三方面禅与心理健康。第四方面禅与灵性健康。
一、什么是禅
当代的中国涌动着两股文化热潮,第一是传统文化热,也包括禅文化热。第二就是健康养生热,当然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多年以前的唐代名医,活到岁的孙思邈就说过:“五福寿为最。”
怎样成就健康长寿呢?公认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灵养生,保持一颗禅心。比如中国佛教史上有一位宝掌千岁(宝掌禅师),从印度来到中国,他的寿命是岁,圆寂在湖北黄梅的老祖庵。禅文化之中蕴含着什么样健康长寿的秘密呢?希望此次能够与诸位共同来探讨。
儒家的开创者孔子也说:“仁者寿。”就是气以宽厚者寿,言以简默者寿,质以慈良者寿。诸葛亮也在他的《诫子书?》之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么淡泊明志就是定,宁静致远就是慧。在定慧等持,达光宁静的心境之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康复力都能够得到最佳的组合,阴阳平和。阴阳平衡以后,我们的身心就能够和谐运行,就能够实现身体健康无病苦。相关的医学研究也表明,能够保持禅心,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增强,疲劳焦虑都能够消失,能够使我们的炎症减轻,甚至于癌症痊愈。所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
领悟禅的智慧不但能够使我们身体健康,摆脱种种病苦的煎熬,而且能够使我们心灵健康,摆脱种种烦恼痛苦的煎熬,每一天都能够活得快乐自在,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叹每一天都活得好累,心里面压力很大、烦恼很多。其实并不是因为事务很繁杂,而是活着的原理不清楚,对万事万物都看不破、放不下,内心有种种的执著和挂碍。
正如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禅师警醒世人所说的: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可见没有禅智慧的人容易迷失在无常的幻相之中,放不下对金钱的贪执,放不下对名利地位的眷恋,迷真逐妄,迷失真性追逐妄尘,用外在的东西来支配内在空虚的心灵,所以我们特别需要禅智慧的滋润。
禅是既存在又超越的,禅是超越一切,而同时又活在当下,能够从容自在地过日子,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在每一个刹那都展现生命无尽的智慧和慈悲。不后悔过去,也不忧虑未来,当下承当,自觉觉他。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凡夫众生身和心是分离的,我们的身体只能够活在当下,只能够活在此处,但是我们的心可以想去年,可以想前年,也可以想明天,可以想明年、后年。身和心处在一种分离状态,禅师就呵斥为行尸走肉。
如果我们的心活在过去就会有后悔;心活在未来就会有恐惧;心执著于现在就会有焦虑。因此我们要能够运用禅的智慧,念念无所住,倾注整个法界之力活在当下。这样的话,每一刹那都是永恒,每一刹那都是展现我们灵性生命的无尽的智慧和慈悲。不能够超越就会被世间的假象所束缚,那如果否定存在,就会脱离现实世间而沉空滞寂,所以禅是随缘自在的。正如百丈怀海禅师所说的: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这正是禅者洒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写照。
而返观我们呢?我们的身体没有自由,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煎熬,谁能够说我想不生病就能不生病呢?不能。所以我们的身体没有自由,并且最后我们也是在无奈之中把生命交出来,无法抗拒死神。我们的心更没有自由,被种种的欲望、偏见、烦恼所控制。有一位哲人说:“比乙肝更容易传播的是偏见。”我们的心里面充满了种种烦恼障、所知障,所以不得自在。
而禅是超越宗教的、直截顿悟、契入生命自由状态的智慧方法。禅是绝对的自由,禅是生命的究竟解脱,离开解脱就没有真正的自由了。禅宗历代的祖师已经证明,现代的人也能够通过领悟禅智慧而证明,在无情的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面前不得自在的弱小凡夫,一旦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将是笑傲生死、活力无穷的真正强者。可见,领悟禅的智慧就能够获得身、心、灵的整体健康,灵性健康出轮回。
因此,禅在我们生命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生命中有了禅的智慧,就能够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出轮回。有了禅的功夫,生活再苦,也能处处获得清凉自在;有禅的功夫,再平淡的人生也将绽放璀璨的般若之花。
那么禅是什么呢?如何修禅呢?
佛经上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禅是佛的心印,禅是心灵自由自在的状态。禅是心灵的绝对平等,开悟的禅师是了不起的圣者,但是他慈悲一切愚痴的众生,所以是处在一种绝对的平等、绝对的自由、独立的状态之下,摆脱了一切概念和观念的束缚,不落入任何固定的思惟模式之中。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的方法。
真正的禅是超越二边对立、圆融无碍的观照方法和解脱境界,只能亲证,难以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世间的语言和思惟恰恰是建立在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所以是难以真正地描述和传达禅的智慧精髓,但同时禅又不离文字,因指而见月。所以禅是不立文字,不离文字。
有一位老和尚带着一个小沙弥在丛林里修行,小沙弥总是请教师父,到底什么是禅的修法呢?到底什么是解脱的大道呢?老和尚想启发他,就跟那个小沙弥说:“我有一些物品,你去送到森林的另一头,一个闭关的禅师。”
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沙弥就回来了,垂头丧气。师父问他:“你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东西有没有送出去呢?”
小沙弥说:“师父,外面到处都是草,没有路啊。”
师父就说:“愚痴的人啊,你看到空中的鸟飞了吗?谁给鸟开辟了一条路呢?但是哪里鸟不可以飞呢?”
那其实就是启发他,禅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一旦你有任何固定的方法,你就是陷入到固有的思惟模式之中去了,你存在任何的知见都已经不是禅了。所以祖师说:“不用求真,惟须息见。”息灭我们一切种种的计较、分别、执著,对我们参禅修持路上的种种境界也应该要放下。所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有禅的智慧当下即是。生活之中的一切,到达最高的境界就是禅了。
在茶道之中有茶禅一味;在书法绘画等一切艺术之中有禅意;在武术之中有禅武一如;乃至于在插花艺术之中都有花道。生活之中的一切,穿衣吃饭,我们没有任何的分别执著,去到最高的境界都是禅。正如宋代双岭化禅师所说:
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
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
那么可见,禅是无处不在的,青青翠竹是禅,白云明月是禅。有了禅,一切都变得神圣庄严,都成为当下悟道的因缘。
二、禅与身体健康
禅是一种健康的、有智慧的生活方式。禅的智慧能够把我们从患得患失的浮躁和紧张之中解放出来,天天都活得开心自在。而开心是健康的泉源,负面情绪是生病的主因。开心是我们个人、每一个个体身心和谐,人与大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和谐的健康状态,健康是和谐的后果,因此健康与开心是密不可分的。而疾病是来自于个人长期内在和外在的不和谐。因此,预防和克服疾病,开心是最重要的目标,而有禅的智慧才能够真正的心无挂碍,日日开心。
德国有一位专治癌症的医生,他的儿子在年刚刚年满19岁的时候死于意外的交通事故,他与妻子在极度悲痛之下两个人同时得了癌症,他亲身体验以后才知道,原来情绪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位医生没有用西医的方法,他是用心理疗法,用禅的智慧治愈了自己。然后他就留心观察了一万个癌症病例,他发现了身体得癌症的部位与负面情绪的关系。
比如,患乳腺癌的人,病因之一就是与孩子有关的矛盾和冲突长期存在,就容易罹患乳腺癌;患肝癌的人,病因之一就是来自于与家人在金钱上的冲突所积压的怨恨;患子宫癌的人,往往有婚姻的不幸福、不美满;患睾丸癌的人是来自于得失的强烈冲击,比如说父亲突然失去儿子,那就容易得这种病;患直肠癌和膀胱癌的人,往往会有强烈的人际冲突,比如说儿子长期不理睬父亲,父亲就容易患直肠癌;患骨癌的人是往往受到价值减低的冲击,比如工作上长期得不到提拔升迁等等。
这是这位德国医生总结一万例癌症患者以后,归纳出来的身体得癌症的部位跟他长期处在某一种负面情绪之中的对应关系。中国的《黄帝内经》上面也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愤怒太过就伤肝,气血往上冲,头晕眼花,比方说高血压,大怒之下导致脑溢血甚至于死亡。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三国时候的诸葛亮设巧计三气周瑜,周瑜就非常愤怒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死亡了。
因此,我们要能够经常服用心理上的四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这个我们都知道是中医上的四君子汤,能够益气健脾。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四君子汤: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君子不争,小人不让;
君子和气,小人斗气;
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君子,要常服心理上的四君子汤。君子的品德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量大、不争、和气、助人。”这样才能够保持一生的健康。
现在的人由于生活忙碌紧张,心理压力大,所以都容易患肝炎、脂肪肝等。脂肪肝其实并不是说好像你吃了很多油脂类的食物,或者是喝酒等等。事实上它是指我们的肝本身精气不足而造成的,我们如果用一些桑葚子贴在两脚的太冲穴就能够使我们的肝气迅速地回归到肝脏。
又比方说:天麻填肚脐,乳腺不增生。如果女众经常容易情绪波动,担心自己容易有乳腺增生等等,经常用一些天麻捣粉填在肚脐里面,这样是能够预防。又比方说,蒲公英能够治肝病等等。(向医易同修 喜伤心。过分地喜悦也会影响到我们心脏的功能。有一位教授在同一个时间之内获得几件喜事:他自己刚刚提升为教授,儿子出国留学,他也刚获得一个学术的大奖等等,过分喜悦之后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平时其实可以经常食用五行养身粥,五种颜色的食物其实是能够养五脏,也能够养我们的心,红、白、绿、黄、黑。红色当然就是入火大,能够养我们的心脏;白色就能够养肺;黄当然就是脾胃;黑色能够养肾等等。
做法是用红枣,还有莲子各20粒,葡萄干和黄豆各30粒,再加一点黑米,经常煮粥吃就能够保护我们的心脏。
思虑过多会伤脾,脾是生痰之源,所以痰多的人可以服用参苓白术丸来健脾益肺,健脾化痰。肝气郁结会导致到胃口不好,这样就是木克土,可以多服用一些逍遥丸来疏肝养胃。
尤其是现在有很多人会觉得晚上睡不着觉,一定要凌晨3点以后才能够睡。有些人说:“我读了《药师经》,也知道了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我们身体能够调理的时间,要养胆气,凌晨1点到凌晨3点是气血经过我们肝经的时间,我们身体这个时候会增强消化酶吸收营养,这四个小时最重要,但是我就没办法睡觉。”(向医易同修 那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也是不用吃,外用就好。买一盒归脾丸,拿一粒出来捣碎,填满肚脐,然后用纱布盖起来,当天晚上用,当天就会好睡。那是因为思虑过多的人伤脾,伤脾以后这个人五脏六腑不调和就难以入睡,所以用这个方法就会好睡。
元朝时候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医案。就是有一位富家的小姐年纪十七八岁了,得了一种痿痹症,就是四肢不能动弹,躺在床上动不了,吃喝都不能够自理,不能够说话,眼睛就直呆呆地瞪着,请遍了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治好。后来请了一个叫作葛可久的医师来了。这葛医师一到这位小姐的闺房一看当时就笑了,说:“哦,如果是在这样的地方,这个病的确没有办法治好,就是扁鹊在世也没办法治好。”
于是他立刻就让丫鬟把这间房子里面的香包、香囊、化妆品、香粉,所有含有香料的物品通通都清理出去,还让家人把地板拆掉,在地上挖了一个土坑,就让丫鬟把小姐抬到坑里去坐着,然后关上门对她家里人说:“等到小姐的手脚能够动了,发出声音了,你们立即来告诉我。”
过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位小姐的手很奇怪,没有吃什么药,之前请遍名医都看不好,但是放到那个土坑里面,渐渐手脚就有了知觉,就能够活动了,她就喊叫起来了,葛医生过来只投了一服药就把病治好了。
她家人觉得很奇怪,就请教葛医生说:“为什么小姐会得这种怪病呢?”
葛医生说:“因为这位小姐平时非常嗜好香气,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脾就被香气侵蚀、损害了,所以就造成了痿痹症。”
有些人觉得很奇怪,觉得香本来就是脾的气味,辛辣是肺的气味,为什么还会伤到脾呢?其实是因为香虽然能够开窍,但是香到极限以后诸窍大开,我们的脉就会缓了,我们的筋就松弛了,所以关节、身体都软了,就眼睛发直不能动弹了。土为万物之母,而且中央属土,能够补充脾胃之气,所以四肢得到土气,她坐在坑里面,生机就得以恢复了,病就好了。
现在的人应该是偶尔吃一点归脾丸或者补中益气丸,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是因为脾很虚弱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应该也是用一些食疗的方法,不用吃什么药。有缺铁性的贫血以后,脸色很萎黄,失眠、健忘,这个时候就用食疗的方法,就是用龙眼蒸枣豆:黑豆、红豆、红枣、龙眼肉、桑葚子、红糖这些蒸食就能够有帮助。
悲就会伤肺。现在的人都知道,女众到了四十多岁、五十岁往往会有更年期综合症,整个人浑身不自在,但其实很多因素,也是与悲伤肺有关。
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患者,她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哭泣不止,而且烦躁易怒,医院看,医生又说她没病。她很奇怪,就以为是风水不好导致她生病了,让她丈夫把家前面的那个灶壁拆掉,还是没好。又指挥她丈夫把柜子、床,搬来搬去,反正一天就在家里面折腾。她丈夫就说:“哎呀!我都快被她逼疯了。”请西医吃药也没办法,也好不了。
有些人就以为说是不是中邪了?又去画符,都没好,后来就很简单了,就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上面所讲的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5g、淮小麦50g、大枣10枚,沸后再煎20分钟,弃渣取汁饮)就好了。就是甘草、淮小麦和大枣而已,这三种药物就能够治好。为什么呢?
其实它是一个通过调理脾来治疗肺的过程,因为土能生金,所以以补脾而达到治肺的目的,就是补土生金。肺好了,当然肺主悲,这位女众一直哭泣不止、烦躁易怒的病自然也就好了。所以更年期综合症导致的烦躁易怒、心悸不安,或者容易哭泣,这些都可以用甘麦大枣汤来治疗就可以了。
如果是更年期综合症导致到这个人总是容易出虚汗,潮热汗出,心神不宁,那就可以用百合生地枣仁粥来治疗,也是很简单的,百合、生地黄和酸枣仁,放一点点米煮粥吃就好了。
恐会伤肾。过分地害怕担心就容易引发焦虑症,严重起来会导致到抑郁症,抑郁症的症状可归结为四没有:
第一是没有乐趣。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亲人也没有感情。
第二是没有能力。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难以专注,缺乏能力。
第三就是没有希望,对一切都感到灰心。
第四就是没有意义。看任何事情都觉得没意义、没价值。事实上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伦特兰就指出:全世界饱受精神疾病痛苦的人口超过四亿。抑郁症在世界十大常见疾病之中是排在第四位,专家们预测,并且在今后的20年之内抑郁症将会上升为第二大常见疾病。可见情绪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要能够学习禅的智慧来放松身心,来做心理的美容,不单单是表面很靓丽,内心很焦虑,事实上这就好像一面墙里面漏水,把外面涂得很光亮,这个没有用。我们要能够运用禅的智慧对精神除尘,使我们快乐地生活,这样是人类健康的主题。
我们之所以有这些喜怒忧悲恐种种的情绪变化,是因为什么?是由于心有挂碍,心有执著,因此佛陀告诉我们,放下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凡夫众生看不破、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执著于万事万物是实有的,因为错认为万法实有,所以就执著了。
放不下是由于凡夫活在错觉的无明系统里面,误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因此而生起了人我执、法我执,也就是对自我的执著和对环境的执著,对境遇、境缘的执著。有了禅就能够破除无明实执,将负面情绪连根拔起。
阻碍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人类创造潜能发挥的根本的障碍,不在于外部的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人的思惟方式一开始就迷失在人我执和法我执里。其实,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有无限的自由、绝对的平等,但是因为我们凡夫的思惟方式一开始就迷失了,我们的心迷路了,所以才会一直去攀缘外境,凡夫执著于万事万物实有的,但当代物理学的“弦论”其实已经证明了“缘起性空”。
年8月18日,著名的科学家,《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的作者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就是《宇宙的起源》,基础的理论就是当代自然科学理论,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
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认为物质是唯一真正的实在,所以事实上从经典物理学奠定以后,唯物论无论在东西方都占据了主流。然而,到了二十世纪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就开始揭示了物质实体观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相对论:E(能量)=mc2(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证明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太阳的能量用的就是核能,烧掉一点点质量,换取的是浩瀚的能量。知道原子弹的人当然都能够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由于能量并非是实体,因此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做是实体,那当然就能够破掉我们的法我执,不用执著于万法万物是实有。
能量也能够转化为质量。我们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假设没有任何阻力,只要持续地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就会越来越大。起初好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就好像车上装满了钢铁,最后好像装了一个地球。当那辆小板车达到光速的时候,好像整个宇宙都装在它的上面了,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了,这个时候无论你再施加多大的力量,它也不能够运动得再快一点,物质运动的极限就是接近光速了。所以物体运动接近光速的时候,不断地对物体施加的能量,但是物体速度的增加会越来越困难,那么那些施加的能量到哪去了呢?当然就是转化为质量了。
事实上佛教里面弥勒菩萨有一部《大乘经庄严论》,上面也有讲到一个“解脱相对论”。我们如何成就解脱?不是说你天天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打坐,突然一天就开悟了,然后就成佛了,不是这样的,它当然也有它的客观规律存在。
这个“解脱相对论”其实也就是说,如来藏的开显等于瑜伽行乘以中观见。我们如果套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能量)=mc2,E是如来藏的开显,如来藏事实上是般若波罗蜜多的证果;m就是瑜伽行派,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c就是中观派,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事实上就是指见、行、果,这样大乘佛法之中原来存在的那些争论就能够消除。
有些人说:“唯识宗最究竟”。有些人说:“不对,中观宗最究竟。”有些人说:“不对,如来藏的思想最究竟。”包括《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都是如来藏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如果明白弥勒菩萨的“解脱相对论”就知道,原来其实她们是一体的,是互相之间并不矛盾的构成一个完整的修证体系的。
回过头来,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是迅速地深入发展。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家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的颗粒。但是年的时候,科学家又证实,原子也不是最小的颗粒,它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年的时候,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就是质子和中子也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由更微小的夸克构成。虽然一些实验能够证明夸克的存在,但是单个的夸克至今未能找到,因为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刹那生灭的粒子。
更进一步,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这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高峰,就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说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实质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上的不同的振动模式,他们把这个称之为宇宙弦,每一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长度,也就是10-33(次方)厘米。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不断地消失,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那这个弦论对我们的启发有哪一些呢?如果跟禅的智慧、跟佛陀的智慧相印证的话,能够给我们哪一些启示呢?起码可以有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能够破除我们对物质世界实有的执著,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物质实有不过是一种错觉。
有些人还是没有想清楚,他就会反驳说:“就算是最前沿的弦论说的宇宙弦,无论这个宇宙弦是多么多么的小,无论我们的实验能不能看见它,人们能否观察到它呢?但是宇宙弦总归是客观的存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还应该是客观实在的。”
其实这种说法不对,为什么?因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那些中微子、夸克等等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而不是宇宙弦本身,就好像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一样。
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可见物质实有确实不过是我们凡夫的一种错觉,我们一直以来认假为真,我们错觉以为这个就是实有的。现在理论物理学的弦论已经能够证明了万象森罗、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并没有实体可得,刹那刹那都在生灭。
启示之二、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自性本空。过去经典物理学的时候,我们认为基本粒子构成了客观世界,现在我们明白了,基本粒子其实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
万象森罗的物质世界真的就正如《金刚经》所描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确实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可得。现在当代的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到此就进入到了这种自性本空的境界了,跟我们禅的智慧、两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实证的境界就相通了。
启示之三、弦论能够消除唯心论、唯物论的争论,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使我们能够容易理解“心物一元”,能够理解意识和物质的统一。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钢琴把它们演奏出来,但是钢琴本身并不是交响乐。同样的道理,意识也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其实是心物一元的。
启示之四、基本粒子是宇宙弦的不同的振动状态。有些人会很有智慧,会更深一步追问:“这些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怎么产生的呢?产生不同的振动状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佛陀早就有证悟,我们学习内观禅,内观禅上面就有讲过了,佛陀开示,产生这些基本粒子、产生这些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原因是四个,也就是业、心、时、食。
第一个因是业力。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一切身语意的业行,它会不断地产生次原子微粒,形成心之流、物之流,凡夫就错觉执著于就是我,就是我的身心,其实不过是心物之流了。
第二个因是心。就是心所生极微。在六祖寺禅堂参加过禅修的人,稍微静一下就能够感觉到我们心窝附近有一个心肌,在一个静定状态之下,你的小手指稍微动一下,你就觉察心肌这个地方一刹那之中同时产生很多的次原子微粒,很多很多的极微。
第三个因是时。时间的时,也就是时空环境所产生的次原子微粒。
第四个因是食。因为食物而产生的次原子微粒。如果我们懂得药师法门,当然就能够懂得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
我们人有九种体质,依照九种体质来判断自己属于哪种体质,要吃哪一类食物,就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和谐。这个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没有牛顿所说的第一推动力。
牛顿晚年是没有什么成就,他陷入到神学里面去,一直在研究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他就认为归结于上帝了,认为最初的力量,第一推动力来自于上帝,其实不是了。
我们如果明白禅的智慧就知道,万事万物没有第一因,虽然万法显现,但没有作者和受者,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就了七清净里面的度疑清净,也就成就了十六阶智里面的第二阶智——把握因缘智。这个时候我们心之中对于世界、对于万事万物、对于人生任何的疑惑都冰消瓦解了,对于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都豁然大悟了。
在小乘来说,小乘的禅法是要讲七清净和十六阶智,其实与大乘禅法是相通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无论是心还是物,没有任何可以执著的。因此当科学家、物理学家千辛万苦爬到了山顶比量地来欣赏自性的无限的本地风光的时候,我们的佛学大师早就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早就已经证悟得缘起性空了,而且不像物理学家只是比量的能够理解缘起性空,他是实证地证到“缘起性空”。
北宋时候的苏轼,他是喜欢参悟禅理的,他写过一首富有哲理的《琴诗》来阐述缘起性空: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于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觉得这首诗非常有趣味,很有哲理。其实他要揭示的就是缘起性空,我们虽然是凡夫,没有证悟得缘起性空,但是通过这个“弦论”其实也能够比量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缘起性空。
禅是人类智慧开发到登峰造极的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平等独立的状态。你看每一位禅师都是气宇如王,他这种自信心从哪来?就从他对于自心的禅的智慧的开显而来。所以我们要透过心来修心,一颗彻底打开,能够包容宇宙实相的心,这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净化,那是什么?开悟的圣者的状态,佛陀的状态,这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净化的状态,最高层次的净化。
所以禅师说:“生命要投资在你不会后悔的地方,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我们投资在哪呢?追逐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吗?无常的了,最后是两手空空,还要造很多恶业,继续去恶道之中受苦,所以就应该是倾尽全力来领悟禅的智慧。
我们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完美,不过是因为凡夫的错觉、我执的介入,让我们看不到自己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能生万法。”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禅者的生活是超越一切而又能够安祥地活在当下。正如怀深禅师所说的: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任何时候他都是潇洒自在的,任何时空他都是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有了禅的智慧就能够超越生老病死的束缚,能够成就生命的究竟的解脱,所以禅是心灵的绝对自由。
我们不自由,并不是说我们有牢狱之灾,也不是说我们受到某一个人控制,而是指我们的心受制于凡夫的贪念和执著,而禅师呢?什么是禅师?禅师就是能够告诉我们内心本质,并且也知道解决心灵问题最好方法的人。能够让我们渐次地悟入、领悟禅的智慧,根器好能够一超直入如来地,顿悟成佛。
所以人身是个小宇宙,其实它是隐藏着很多无量的神秘的信号。佛教认为对身体语言的无知造成了我们的疾病,任何疾病要来之前,如果你有禅的智慧都会有预兆,你都能够觉知到。我们一直以有限的目光来看待身体这个无限的宇宙,甚至于忘记了身体的智慧。
比如说生男生女,医院照一照就知道了,原来没有的话其实也是容易知道的。通过妈妈的肚子就能够发现这个秘密。孕妇如果她的肚子从右侧凸起来,身体感觉也很轻巧,并且右边的乳房会先流出乳汁的话,那她一定会生男孩子,这个母亲做梦也经常会梦到男孩子。
如果肚子是从左侧凸起来,并且左边的乳房先流出乳汁的话,那一定会生女孩子的。有些人说:“哎呀!如果两边都凸起来呢?”两边都凸起来那就祝贺你了,两边凸中间陷下去那你就怀了双胞胎了,很简单。
还有,重病患者其实也能够从自己、医生、患者家属的梦境之中预测生死吉凶,能够发现生死之间的秘密,这个有很多,略说一点点好了。
比方说患者如果梦到自己骑在猴子上,骑到老虎的背上,这是将要死亡的征兆;如果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一棵树来了,或者被水冲走了,这就意味着他通往心脏的孔窍被堵塞了。相反,如果我们梦中是梦到是燃烧的大火、茫茫的大海,这就预示着疾病将要痊愈。当然这中间它有很多预兆,而且都一定是有它的原理和规律在,但是此地就不能够展开来说了。
年,世界卫生组织面向全世界发表了“健康四大基石”,我想很多人都会知道,也就是合理的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只用一句话也就揭示了同样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养生的理论、方法、结果都在其中了,养生的理论就是“知道”,真正地知道养生的大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些其实在药师法门之中有更深入的揭示。药师法门说有外时轮、内时轮、别时轮。外时轮当然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内时轮是身心运作的规律;别时轮是扭转时空、生死自在的规律和方法,返老还童、超凡入圣的方法都在这个别时轮之中。
养生的方法是三大健康之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生的功效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养生之道的关键其实是心理平衡,改善生活习惯。而禅是最究竟的、最彻底的保持心理平衡的智慧。
并且中医认为中国人有九种体质。一种体质是平和质,是健康状态,会占到人群的32.75%。其他八种都是有偏颇的体质,占到人群的67.25%,是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它分别就是: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等。比如说有些人觉得很容易疲劳,总是觉得没劲,很疲乏、很困倦,经常容易感冒,而且感冒以后很难好,拖很久。也容易呼吸比较短促,说话没劲,经常容易出虚汗,这种体质其实就是气虚质。这种体质的人如果说是:“我是不是太疲劳了呢?多睡一下觉会不会好呢?”不会的,你多睡觉,放宽心调理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了,因为体质是气虚质。为什么形成气虚质呢?那其实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当,长时间酷爱冷饮,经常喜欢吃冷的食物伤到脾了,那就形成气虚体质了,脾的气虚以后都会导致五脏的气虚,而且将来也容易得胃下垂,女众容易得子宫下垂等等。改变气虚质简单的方法:一个是改善生活习惯,再一个多按摩一下足三里穴,如果容易感冒的话,适当地平时吃一点玉屏风散,玉屏风散颗粒早晚各冲一小包来预防都会有一些作用。
又比如说阳虚质的人怕冷,阴虚质的人容易失眠,容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痰湿质的人每天上午8—9点是最困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想睡个回笼觉,其实他是痰湿质。湿热质的人脸上容易生痘痘,三四十岁了脸上长满了痘,好像青春痘一样的,而且生得很深,其实这是湿热质。血瘀质的人脸上容易长斑,尤其是女众经期不调等等,脸上容易有那个蝴蝶斑。其实往往都是血瘀质。而且也容易患肿瘤和冠心病,女众也容易有痛经等等。(向医易同修 我们有禅的智慧,就不但能够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更能够有内在的指引,让我们的心不迷路,不迷失方向,以此能够超越业力的罗网,而治愈各种业障病。病有生理的病,有心理的病,有业障的病,有鬼神干扰的病,有些病就没办法治好,那是业障病,有一个真实的个案。
有个年轻人得了脑瘤,死掉了,死掉以后一个半小时他又活过来了。而且很奇特,没有用任何的医疗方法,活过来以后他的脑瘤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为什么呢?之前用那么多治疗方法,这个脑瘤一点都没有消,而他死过去以后一个半小时突然之间活过来,而且任何病都消掉了呢?
其实是因为每个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这一生的过程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全部都过一遍,在放一遍的过程之中他就发现,原来他这一生的想法都不是自己的想法,都是他母亲的想法,与他在胎儿状态,他母亲怀他的时候的想法有密切的关系。
当时母亲的婚姻不幸福,不开心,对人生各方面都感到很悲观,因为她怀孕了,所以母亲这些想法都输入到这个胎儿的潜意识之中去了,这个胎儿没有办法区分哪一些是胎儿的想法,哪一些是母亲的想法。母亲怎么想,胎儿就以为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在母亲肚子里面就很悲观,生下来从小也就非常悲观,看任何事情都看到负面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当然了,你有意识地去看负面的一面,当然就放大了,有一个放大效应。所以他总是看到人性的黑暗面,看到人间种种的不幸和痛苦,当然就形成恶性循环,就更进一步让他更加悲观,长期的悲观和抑郁就让他患脑瘤死掉了。
到了濒临死亡状态的时候,这一生的经历、这一生的想法、身心状态都重播一遍,他才知道,原来不是今生的生命有问题,而是在胎儿状态的时候,电脑输入的软件程序有问题,他把母亲这个想法当做自己的想法了。
当然他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我这个程序输入错了,人性其实还是有美好的一面,还是有善良的一面,还是有向上的一面,有光明的一面,要在人性之中开显佛性,要在我们生灭的身中开显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这一刹那之中,他的病就治愈了,病就无影无踪了,病就好了,他就活过来了,而且这个人活过来以后变得更有智慧了,原来很迟钝,现在很灵敏。你看,他在短短的濒死经验之中,一个半小时他就学习了很多。
更加著名的公案,我们都熟知的了,是中国禅宗三祖僧璨禅师得法开悟以后麻风病顿愈。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开悟是很漫长、很遥远、很神秘、很遥不可及的事情,不是,根器机缘契合,一刹那之中就开悟了,一刹那之中凡夫的身心状态就彻底转换为圣者的明觉状态,进入到圣者大智慧的明觉系统之中。
三祖僧璨禅师是一个秀才,在世间一生的遭遇也是很坎坷,他到四十岁的时候才有因缘拜见到二祖慧可禅师,他礼拜慧可禅师以后就跟师父说:“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意思是说,弟子这一生的遭遇很坎坷,而且很不幸,我有麻风病(这个麻风病是没办法治好的,是不是?而且要把麻风病人给封闭起来,免得他传播),人家看到我都躲得远远的,我一定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所以请大和尚为我忏罪。
慧可禅师一句话就让他开悟了,而且就把他病治好了,这是很神奇的,慧可禅师怎么说呢?
禅师说:“将罪来,与汝忏。”六个字,就是把你的罪拿过来,我替你忏罪。
居士哑口无言,沉默半天,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来,说:“罪过是没有办法找到的呀。”
慧可禅师就马上启发他:“与汝忏罪毕”。我已经把你的罪忏清净了,你应该按照佛法出家为僧了。
居士就说:“不知道什么是佛法。”
慧可禅师就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无二。”
这位居士马上就悟入了,深有所悟就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明了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就如同心就是佛,心就是法一样,罪性本空。”当下麻风病顿愈,当下也就开悟了。
这是简要地说禅与身体健康。(未完待续)
(来源:闲在居士的新浪博客鐧界櫆椋庢湁鍝簺娌荤枟鏂规硶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舵瘮杈冨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