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草药之黄芪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灸用。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生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
2.肺气虚弱,咳喘气短
3.表虚自汗
4.内热消渴
5.血虚萎黄,气血两虚
6.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7.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煎服,9~30g。灸黄芪功能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有补气、生津、生血之功,且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固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症。
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善,亦治阳虚外感因)
归脾汤
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方歌:归脾汤中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补肺汤
功效:补肾纳气、清肺平喘、活血化瘀。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主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方歌:补肺要紧好参芪,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离。
牡蛎散
药物组成: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30克,浮小麦15克。
功效: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体虚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质淡红,脉细弱。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玉屏风散
药物组成:防风30g,黄芪60g,白术60g。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方歌: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
玉液汤
药物组成: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各10g,生鸡内金(捣细)6g。
功效:益气生津,固肾止渴。
主治:消渴病。症见口渴引饮,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等。
方歌: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当归补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疲体卷。(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方歌:略
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黄芪生,四两[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拖里透脓散
十全大补汤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