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灸丨胃下垂的艾灸疗法

2018-5-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概述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腹膜肌松弛等因素而致。见于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也可因各种原因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引起,多产妇女易患本病。中医认为本病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

症状

胃部呈凹状,下腹部凸出,食后常觉胃脘压垂而有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自觉有胃下坠之感。有慢性腹痛或伴便秘、腹泻、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在劳动时,腹内有抽掣牵引作用之感。

艾灸取穴

胃下垂的施灸穴位

主穴(第一组):中脘、神阙。

主穴(第二组):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配穴:左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胃溃疡)

右侧华佗夹背压痛点(十二指肠溃疡)

注:1)主配穴结合,依附属症状选择施灸。温和灸/回旋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2)施灸顺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取穴比量法:

主穴(第一组)

中脘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神阙取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艾灸功效: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穴(第二组)

脾俞取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胃俞取穴: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艾灸功效:外散胃腑之热。

气海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艾灸功效: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

足三里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艾灸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配穴

:胃溃疡

取穴:胸6-12棘突旁。

:十二指肠溃疡

取穴:胸6-12棘突旁。

▌艾灸早知道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医院辩证施治。

⊙注:本为艾灸知识交流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zgs/7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