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腹胀恶心想吐快查查你的胃有没有这种
2017-4-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胃下垂,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算少见了。胃下垂轻度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患者多可有腹部胀满、沉重、压迫等腹胀及上腹不适感,饭后腹部隐痛、恶心、呕吐(与食量有关),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及失眠、头痛、头昏、反应迟钝、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那中医对于胃下垂病症有没有什么比较的治疗方法吗?来!跟着师兄,我们一起看看!
中医学中没有胃下垂病名,据其表现可在“胃缓”“胃下”“虚劳”“胃痛”“腹胀”“等病症中有相关表述。
《灵枢·本脏篇》有“肉睏么者,胃薄。……肉睏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的相似记载。
说明全身肌肉健壮者胃厚,肌肉瘦削者胃薄;肌肉瘦薄与形体不相称者则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者胃缓,同时亦说明患胃缓者必然有胃下垂。
胃下垂
中医认为胃下垂虽表现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
●患者素体虚损,食饮不调,暴食暴饮生冷之物,日久损伤脾胃而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黏膜不固,胃肌无力;
●或为劳倦过度,感受寒热,胃失和降,纳化换常,形体虚损,脾虚不运;
●或为情志内伤,横逆犯胃,木乘脾土,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胃失和降;
●或为常因饱食,食后过度用力,坐车上下颠簸,久而久之损伤脾胃最终诱发胃下垂。
百会、合谷、足三里穴。
合谷穴
●伴有胃痛隐隐,喜按喜温,遇寒痛剧,泛吐清水,倦怠乏力,肢冷,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细者,加神阙;
●伴有胃痛而胀,痛连胁肋,暖气,吞酸,饱闷不舒,苔薄腻,脉沉弦者可加内关。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所选穴位处常规消毒后医者持毫针针柄以小于15度内角,针尖向前沿头皮快速刺入百会穴处帽状腱膜下层1寸。合谷、足三里毫针直刺1.2寸。内关毫针直刺0.7寸。
百会、合谷、足三里施以快速小幅度捻转补法约1分钟后再温针灸30分钟。
内关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医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
于神阙穴处施灸至患者自感肚腹内温热、舒服为度。每天针灸一次,每次针灸后患者需仰卧位休息2小时。
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逐日1次。
g气海穴
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