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养巧治病胃下垂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胃下垂

在正常情况下,直立时胃的最低点一般不低于脐下两横指。如果直立时,胃的上界低于脐下者称为胃下垂。这种病多由于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弛、腹压减低所引起。平素身体瘦弱,胸廓狭长者容易得本病;平时身体肥胖,但因某种原因骤然消瘦及妇女生育过多,也容易得胃下垂。临床症状有:消瘦,乏力,胃口不好,食量减少,食后胸脘胀闷不适,食后腹下坠感及腰痛,推腹有震水声,以及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等。中医认为胃下垂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无力所造成。脾主肌肉而司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肌无所主,中气下陷无力升举,故发本病。常采用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一)起居调养法

因胃下垂患者体质本已虚弱,生活起居自当谨慎。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避免过度劳累。性生活对体质虚弱者负担较大,应尽量减少次数。睡觉时宜头低脚高,最好在放脚处的床脚下各垫一块砖头。饭后宜卧床休息半小时左右。

(二)心理调养法

胃下垂属慢性疾病,治疗收效缓慢,患者多易急躁烦乱,或郁闷不舒,而烦躁郁闷会损害肝脾,影响消化,加重病情。所以,患者一定做到达观快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治疗,并做好自我保健,这样会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三)饮食调养法

(1)宜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减少,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但为了保证营养,即需少食而多餐。

(2)宜多进高营养食品。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可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上托胃体。

(3)宜蹲着吃饭。因为胃下垂病人吃饭后胃内负荷增加,由于重力关系使胃垂向下方,致使患者出现饱胀不适等症状。如果吃饭时和饭后15分钟左右蹲着,就会使胃下方的脏器起到垫托作用,让胃中的食物大部分缓慢进入十二指肠,从而使胃在大负荷状态时得到一定的休息。据统计,连续三个月到半年蹲着吃饭,可治俞有多年病史的胃下垂,患者不妨一试。

(4)忌暴饮暴食和吃不易消化、体积大的食物,以避免加重病情,影响疗效。

(5)食疗方二则可酌情选用或交替服用。①猪肚1只、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②鲫鱼克、黄芪50克、枳壳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6)另可配合药粥调之。根据辨证,可选用黄芪、党参、砂仁、百合等煮粥食之。

①党参15~30克、大枣10枚、陈皮3克,煎汤代茶饮。也可加粳米5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脾胃气虚证。

②山药30克、苡仁30克、砂仁6克,加粳米50~克,煮粥每日服食。适用于脾虚并兼见大便溏软者。

③黄芪15克、枸杞15克,水煎代茶饮或加米煮粥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病程日久,脾虚及肾者。

④百合30克、陈皮10克,加米煮粥食之。每日1次。适用于有脾胃阴虚、胃阴不足的表现者。

(四)体育调养法

胃下垂多因腹壁肌肉松弛所致,故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壁肌肉的力量和胃肠肌肉的紧张度,会使疗效倍增。

(1)宜常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均能增加腹肌和韧带的力量,同时,腹肌收缩,可刺激胃蠕动,以恢复胃的生理功能。

(2)宜常跳绳。腹肌纤维的走行有外斜、内斜、垂直、横行等多种方向,其所以能够没有骨骼结构的支持和保护仍然能稳定躯干,保护内脏,完全是由于这些不同走行方向的肌纤维才能完成。而跳绳可以满足上述走行方向肌纤维锻避的需要,加强腹肌力量。一般每日跳2~3次,每次跳下,但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适太大,以免劳累过度。

(五)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炒黄芪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一起研粉,每6克,每日1~2次,温水吞服。

(3)黄芪60克、党参6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枳实30克。水煎服。

2.常食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六)针灸调养法

(1)体针:处方一为足三里、中脘、梁门、气海、天枢、关元;处方二为肝俞至三焦俞,百会。先针足三里,施手法使患者腹内有感觉后,再按其穴位排列顺序进行针刺。天枢、梁门只取左侧穴,直刺进针3寸,气海、足三里取双侧,进针2寸,针后可加灸。背俞穴斜刺2寸,针向棘突。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分钟,

(2)耳针:取脾、胃、肺、交感。腹胀加腹、三焦;反酸加肝、胆;便秘或便溏加大肠、三焦。每次选3~5穴,耳针常规方法操作,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灸法:取百会、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中脘,按艾卷温和灸常规操作。每次选2~4穴,每穴灸治15~30分钟,每日施灸1次,10次为1疗程。

(4)拔罐:第1组穴:大椎、肝俞、脾俞,气海。第二组穴:筋缩、胃俞、中脘。以上2组穴,每次用1组,用刺络拔罐法,每日1次。

(七)推拿调养法

自我推拿:用指压法,分别取中脘、期门、气海、百会、关元、足三里、合谷等穴,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先按顺时针方向,再按逆时针方向,各按压36圈。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八)气功调养法

每天做内养功1~2次。

练卧功,取蛰龙势,以鼻吸气,用意念引气入小腹,稍停顿,徐徐将气从口中呼出。在1次呼吸过程中,默念“身松心静”。每次练功时间多少不论,但一定要轻松自然;心静多练,意乱即停。忌空腹练功。

转自   脾虚气陷: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缓。治宜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饮停: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间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宜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选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生姜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成药有胃苓丸等。

  肝胃不和:症见胃脘痞胀疼痛,甚则连及两胁,呃逆、嗳气频频,食后尤甚,善太息,或嘈杂噫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调畅气机,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胃苏颗粒、逍遥丸、气滞胃痛冲剂等。

  胃阴不足:症见胃脘痞满灼热,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呕恶纳呆,体质偏瘦,大便偏干,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选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枸杞12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竹茹10克,甘草6克。成药有阴虚胃痛冲剂等。

  胃络瘀阻:多见于病程较长或慢性病伴胃下垂者。其症胸膈痞满,脘腹坠胀疼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食后或入夜尤甚,但按之濡软,形瘦,面色晦暗,或有呕血、黑便,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桔梗6克,川芎6克,蒲黄(包煎)10克。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尚学瑞)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zgs/4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