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nbsp用健康象数诊治常见阴阳
2016-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十三、胃下垂
胃下垂是一种内臟下垂的疾病。它是指站立时,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下缘达盆腔,轻度者多无症状,严重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胀痛、饱胀感、嗳气、纳差、排便异常等症状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与腹压减弱、体形瘦长、膈肌悬吊无力及膈和胃韧带松弛等多方面的病因有关。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与脾、胃等腑臟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多因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元气虚衰所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乏源、肌肉失于充养、中气虚陷、升举无力而引起本病;或因素体阳虚而脾阳不振,或因素体阴虚而胃阴虚亏。
1、中气下陷
①症状:脘腹痞满,或坠胀不舒,劳累后尤甚,倦怠乏力,纳谷不香,嗳气频频,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苔薄白,舌淡。
②证候分析:脾虚则中气下陷,故有脘腹痞满,甚则坠胀不舒,劳累后尤甚;脾虚则运化无权,可有倦怠乏力,纳谷不香;脾气不开,胃气不降,则嗳气频频;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养,故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苔薄白、舌淡,为脾虚之象。
③治则: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④改善中气下陷的象数配方为80·20·60·40或80·20·,最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2、脾阳不振
①症状:脘腹闷胀,时有隐痛,久站或劳累后尤甚,畏寒喜暖,得温闷胀隐痛减轻,纳差,呕恶,便溏,舌淡胖,苔薄白。
②证候分析:脾之阳气不振,升举无力,气虚下陷,则见胃脘闷胀、时有隐痛,久站或劳累后尤甚;脾阳不足,则畏寒喜暖,得温则闷胀隐痛减轻;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谷不化,则纳差、呕恶、便溏;舌淡胖、苔薄白,为脾阳不振之象。
③治则:温阳举陷。
④改善脾阳不振的象数配方为·20·或·60·50,最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3、胃阴虚亏
①症状:脘腹胀满,烦闷不舒,食后和劳累后尤甚,口渴喜饮,口苦且臭,或有干呕,便秘,口唇干燥,色红,舌红少苔。
②证候分析:脾虚气陷,故有脘腹胀满、烦闷不舒,食后和劳累后尤甚;胃阴不足,虚热内生,故阴津亏少、口渴喜饮、口苦且臭;胃失和降,则可有干呕;阴津不足,肠道失润,则有便秘;口唇干燥色红,舌红少苔,为胃阴亏虚之象。
③治则:养阴和胃。
④改善胃阴虚亏的象数配方为··或··1,最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注意事项:
患者应坚持每日3小时默念健康象数。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饥饱无度,以防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胃下垂;控制茶水摄入量,切忌一次饮用大量茶水;每日可饮少许黄酒,以鼓舞气血上行,但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肝病、乙醇过敏者禁服。
白癜风早期症状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