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砭术疗法调治常见病胃下垂7

2020-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346.html
今天的学习笔记内容比较多,①砭灸调治胃下垂、②关元穴名解与功效(对关元穴为什么那么受重视有了新的理解)、③特别是字里藏医——“肌肉”注解,它使我对去年跟高圣洁老师学习“圣洁脊柱全息手法”有了更深层的感悟,更加深信不疑“圣洁脊柱全息手法”是作用到肌肉深层而不是作用到表皮,为什么有了那么好的调治疗效。看着看着内心温热、激动想要表达一些东西。虽然学识浅薄,但是积蓄积蓄在积蓄总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抒发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加油!新砭术疗法调治常见病——胃下垂(7)

01

胃下垂病因

胃下垂是指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级腹肌松弛等造成的胃的位置异常下垂,站立时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内脏下垂。常见先天性特异体质或体型瘦弱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平素缺少体育锻炼者。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脾胃元气不足或中气不足或中气下陷所致。

02

临床表现

1、进食后上腹部反而下凹,站立时上腹部可触及主动脉搏动,用手振动鼓起腹部可闻水声,且局部有压痛。

2、上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时体位改变。某些患者触及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也有少数下垂明显者同时有肝、右肾及结肠下垂征象。

03

治疗方法

1、砭灸: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小肠俞、大椎穴、至阳穴、腰阳关穴、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备注:可觉得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背部,感觉头项背腰部热向四肢扩散。

2、刮痧:脊柱两侧、任脉、胃经

备注:砭石刮痧板和好心情精油

3、睡前用砭石珠、生姜、艾叶泡脚、脚踩砭石珠搓揉涌泉穴。

04

砭灸穴位的作用

脾俞穴:补脾益气、化痰止咳

肝俞穴:俞肝、理气、和胃

胃俞穴:健脾、和胃

小肠俞穴:通调小肠,清利湿热,通便

大椎穴:祛风散寒、解表通络

至阳穴:温阳、强脊、通络

腰阳关穴:补肾、壮阳、益髓

中脘穴: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天枢穴:通调胃肠、理气消滞

关元穴:温补元阳,化瘀止痛

足穴三里穴: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05

刮痧经络的作用

任脉(巨阙穴—中极穴):温肾止带,培元固脱,补益下元,舒筋通络

双侧胃经(不容穴—气冲穴):益气固脱、,理气和胃

涌泉穴:泻热、养阴、安神

06

砭灸疗程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

07

专家提示

砭灸能补脾之气,提升中气,增强督脉的能量,使脊柱挺拔、内脏归位,无任何毒副作用。砭灸调养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愈睡愈累,怎么睡都不够的现象。这是身体祛除了肝火,显现出本来气血不足的现象,身体内部系统开启了补足能量的工作程序。等到身体真的睡够,就不想再睡了。此后需加强体育锻炼,少食多餐,注意进食后不要剧烈活动,限烟酒,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

关元穴名解

07

关元穴名解

关元穴是人体的穴位。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元穴经穴名。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

“关元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下纪穴”。“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次门穴”。“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丹田”。

“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穴。

07

关元穴功效和作用

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早泄:人到中年容易精关不固引发早泄,按摩关元可缓解早泄症状。患者可坐在床上,用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做—次,直至擦热为止。然后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三阴交穴,做—次。

原发性痛经:年轻女性比较容易发生痛经,患者可以取仰卧位,双手重叠(右手在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小腹,顺、逆时针各做次。然后双手中指指腹点按关元穴6分钟,接着右手手掌从肚脐直向下推腹部,做50次。最后将双掌重叠放在关元穴上,静躺20分钟。此外,还可以多搓搓腰,以搓热为好。此法可以增强脏腑功能、调理气血,防治阳气不足、阳虚有寒等导致的原发性痛经。

阳气不足:人上了年纪容易阳气不足,体质下降,导致反复感冒、消化不良、腰腿疼痛、四肢不温、水肿、小便不利等一系列疾病。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将双手重叠,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腹部9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关元穴6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此法可以温补阳气,强肾固精。

07

关元穴主治病症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治痛经:寒凝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灸。

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下效果最好。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字里藏医——肌肉

字里藏医

肌肉

“肌”是绷紧、刚硬、发力的肉,“肉”是松弛、放松、柔软的肌。

“肉”内涵要广泛一些,不光指动物的肌肉组织,也泛指蔬菜、瓜果初生树木的皮下肥厚的纤维组织。

“肉”先秦时期“肌”表示人的肉,“肉”表示禽兽的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肉”后世把“肌”、“肉”混用,都可用于人。“肉”的使用范围仍然很广泛,几乎泛指人的所有软组织。

“肉”还作为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形容质地柔软,性情柔顺、行为怯弱,比如“肉瓤儿的西瓜。”有人开车反应慢,动作迟缓,常常被称为“肉”、“真肉”“肉的慌”“做事真肉”。做事犹豫不决拖泥带水的人,也被称为“肉脾气”、“肉蛋”、“肉头”。也就是说“肉”是“刚硬”的反义词。

肌肉僵硬、纤维化的对人体影响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肌肉也是如此。很多人由于长期、过度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柔软的肉先是成为绷紧的肌,久而僵硬,进而出现纤维化、条索状,严重的还会压迫神经,牵引关节。这些人即便是在身体休息、睡眠的时候,肌肉也僵硬绷紧的,难以放松,影响心理、情绪、精神,出现紧张、焦虑、失眠。

国内外风行的所谓的健美运动,不论男女,通过特殊饮食和锻炼,甚至服用药物,练出一身疙瘩肉来,有形有棱,似乎很好看,其实是促进肌肉纤维化,加速死亡、衰老的不健康的运动。

肌肉不一的表现——有肌无肉

肌痹症或者死肌原因:就是本来柔软、温暖、生动活泼的肌肉,变成生冷坚硬的皮囊。

长期爆饮暴食、饮食不节制的人,使得胃平滑肌抽搐、痉挛,出现难以愈合的黏膜溃疡、萎缩,甚至生长息肉、癌瘤。在球场上奔跑过的人出现抽筋,也就是肌肉挛缩。服用春药壮阳,导致阴茎长久充血,阳强不倒。

寒性凝滞,受寒以后的肌肉,会出现紧张、僵硬、疼痛

肌痹症或者死肌治疗方法

《伤寒论》里有“解肌汤”,《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很多“去死肌”的药物。

但是使用针刺、艾灸通经活络通阳、按摩松解肌肉粘连的效果比内服中药效果更好更快。

静坐站桩也是辅助缓解紧张的有效方法。

肌肉不一的另一表现——有肉无肌

肉痿或者叫痿废的原因:那些过于安逸、缺乏锻炼运动的人会出现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萎缩,尤其在一些瘫痪的病人身上比较常见,古人称之为“肉痿”也就是有肉无肌,驰而不张。阴茎不能勃起,或者举而不坚,坚而不久,称为“阳痿”。

肉痿或痿废的治疗方法

服用补益气血、升举阳气的中药,加强消化和吸收功能。

艾灸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太溪、涌泉等一些穴位效果显著。

按摩背部督脉、膀胱经激发阳气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配合现代医学的康复锻炼,中医的导气引气的方法,比如五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形意拳等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恢复元气,通调气血。

肌肉若一——肌肉是放松和谐统一,收放自如,松弛有度,刚柔相济的状态。

肌肉放松的时候,经络通畅、气、意、神容易沟通,反应迅速,力由足起,气由脊发,指尖发梢,缠绵持久,旋转穿透,劲道强劲,进可攻敌,驱疾治病,退可守身,化气避邪。

肌肉紧张的时候气血郁闭,容易激发短暂的暴力,伤人也伤自己,更谈不上用巧。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引用在此,全当“肌肉”的一个注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lff/9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