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下垂 > 治疗方法 > > 按摩治疗胃下垂

按摩治疗胃下垂

2014-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王奕红 2005-12-13 13:41:27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11月第3卷第11期

(收稿日期:2003-07-17)

患者还要注意:(1)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2 临床表现

3 治疗

胃下垂的患者,多为瘦长体型,胃部呈凹形,下腹部突出,有慢性腹痛史,食后即有胀感,自觉胃有下垂感和肠鸣声,偶见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便形失常,呈扁而短,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以及直立性低血糖等症状通过检查上腹部可扪到强烈的主动脉搏动胃肠钡餐 检查:(1)站立时胃位置下降、紧张力减退,小弯弧线最低在髂嵴线以下(2)球部不随胃一起下垂,胃呈马蹄,球形部因受牵拉,其上角尖锐(3)十二指肠第三段可因肠系膜动脉压迫而呈十二指肠壅滞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中的精气上输于肺,在肾精的作用下与自然清气结合,构成了元气,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元气流行全身,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经常暴饮暴食,饭后剧烈运动,脾胃损伤;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日久脾胃受损,进而生化之源不足,日久导致元气亏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形成本病也可因各种原因耗伤元气,如病后产后,气血亏损、元气未复、脾胃虚弱

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在《内经》中已有“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其身者,胃下,下者下管约不利”的记载可见,古人对本病早有一定的认识胃的正常位置,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但随着胃的充盈程度、胃肌层的紧张力以及体位变化等因素,其位置的变化较大一般以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或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胃下垂

3.2 辨证加减 (1)肝气郁结:①按揉章门、期门及肝俞、太冲,每穴1~2min②擦两胁肋,以微微透热为度(2)气血不足: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均以透热为度②按揉足三里,约2min(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情志舒畅(3)平时可配合适当的腹肌锻炼(可作仰卧起坐)但不可过度疲劳(4)胃下垂严重者,可用胃托帮助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星纸箱印刷厂医务处

本病治则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3.1 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①取穴:鸠尾、中脘、气海、天枢②手法:一指禅推、揉、按、摩、托、振法③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左侧,先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于腹部以鸠尾、中脘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腹部及少腹部,以脐周围及天枢、气海为重点治疗,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以罗纹面着力,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同时可以用指振法在中脘穴和掌振法在上腹部振动再用摩法在腹部治疗,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操作,时间约14min(2)背部操作:①取穴:肝俞、脾俞、胃俞②手法:法、按法、揉法③操作:患者俯卧位用轻柔的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治疗,重点在t 6 ~t 12 的两旁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肝俞用较轻柔的手法按揉,时间约10min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lff/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