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灸一灸就好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国际灸法大会

点击图片上方国际灸法大会,订阅   

  本病发病与体型和体质有关,多由脾胃虚弱所致。先天禀赋不足,形体消瘦,中气不足;或饮食不调,饥饱无度,损伤脾胃,或劳累过度,或大病之后,失于调养而致“素盛今瘦”,均可导致肌肉不坚,腹壁松弛,升举无力,而发生胃下垂。

  由于脾气下陷,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神疲肢倦;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食欲不振,胃脘痞满,隐痛缠绵,甚至恶心呕吐,大便不调;脾失健运,津不上承,胃阴不足,则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肌肉失充,筋脉失养,则气血两亏,终成胃缓、胃下虚损之证。

  

  1.脾虚气陷

  (1)症状表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昏目眩,精神倦怠,少气懒言,食后脘痞腹满或腹胀而坠,嗳气不舒,平卧减轻,或泛吐清水痰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2)灸疗原则:补中益气、升提举陷。以取督脉、任脉、足阳明经穴和脾之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百会、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巨阙、肓俞。

  (4)随症加穴:①兼挟痰饮,胃中有振水声者,加水分、阴陵泉;②呕吐者,加内关;③挟滞腹胀、腹泻者,加天枢、上巨虚。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5~7壮,多取俞募穴。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6)方义说明:取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的百会穴,以升阳固脱;脾俞、中脘以调补脾胃,理气畅中,气海、足三里以补中益气,调运升降,四穴合用,可助脾胃化生气血之力;巨阙与肓俞,有助于胃体上升;加水分、阴陵泉健脾利湿,行水蠲;加内关和胃降逆;加天枢运脾厚肠,调理气机。诸穴协用,共奏补中益气,升提举陷之功效。

  2.脾胃不和

  (1)症状表现:脘腹胀满,腹痛绵绵,面色少华,食入难化,食欲不振,厌食或者拒食,嗳气频作,嘈杂不适,甚则呃逆、烧心、呕吐,大便不调(或秘或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灸疗原则:益气和中,调理脾胃。以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和脾、胃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脾俞、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神阙。

  (4)随症加穴:①便泄者,加天枢;②便秘者,加承山。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瘢痕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3~5壮,艾炷如半枣核或黄豆大,7~14日施灸1次。

  ②针上加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6~7天。

  ③温盒灸:每次选3~5穴,多取俞募穴,每次灸15~3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6)方义说明:脾俞为脾之精气转输之所,健脾益气,运化水谷,胃俞乃胃之经气输注之处,理气和胃,消纳水谷,取两俞灸之,以振奋中阳,调整升降气机,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之会,调中行滞,温中散饮,配胃经合穴足三里,和胃降逆,协调上下,四穴合用,可达调和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气海,培补元气,升提中气;神阙,有助于胃体之上升;加天枢以运脾厚肠;加承山以行气导滞。诸穴同用,益气和中,调理脾胃。

  3.气阴两亏

  (1)症状表现:脘腹坠胀,食后尤甚,咽干口燥,嗳气频作,或干呕呃逆,胃脘隐痛,口唇殷红,饥不欲食,形瘦神疲,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或中有剥裂,脉细数无力。

  (2)灸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畅中。以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手厥阴经穴和脾之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脾俞、中脘、气海、内关、三阴交、提胃三点(水突、滑肉门、梁门)。

  (4)随症加穴:①便秘甚者,加支沟;②口苦口干者,加金津玉液(刺出血)。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②毛茛根敷灸:取新鲜毛茛,除去叶茎,留下根须,清水洗净阴干,切碎,并加入红糖少许(约3%),共捣如泥膏状,随即将药装入青霉素瓶的橡皮盖凹内,然后贴敷于胃俞、肾俞穴,待15分钟左右,患者即觉局部有蚁行感,进而产生烧灼感,此时即可将药弃去。如局部起水泡不必刺破,可待其自行吸收。灸治次数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③蓖倍饼敷灸:取蓖麻子仁8.9g,五倍子末2g。先把五倍子壳内外杂屑刷净,研成细末过筛,选用饱满而洁白的蓖麻仁,按上述比例,混合捣烂成泥糊,制成直径约3㎝,厚1㎝,重约10g的蓖倍膏药饼。此为成人1次量。敷灸时将患者百会穴处头发剃去如药饼大一块,把药饼紧贴百会穴上,外用约9㎝的方形塑料薄膜覆盖,并用直径3㎝的硬纸圈套上,再用纱布绷带扎好,不使移动。贴后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铁皮水壶或盐水瓶盛开水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5分钟,以温热而不烫痛皮肤为度。两天更换1次药饼,连续贴6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贴1天。治疗期间应放松衣带,热敷时均取仰卧位。

  (6)方义说明:脾俞运脾行津,润养胃阴;气海补益元气,举陷固脱;中脘理气消胀,调和升降;三阴交滋阴壮水,生津润燥;内关养阴清热,和胃畅中;提胃三点为治胃下垂之经验穴,促使胃体上升;加支沟,以利三焦而通腑气;加金津玉液,以滋阴清火,生津润燥。诸穴合用,益气养阴、和胃畅中,如此标本同治,病自痊愈。   

郑重声明:内容选自《中国灸法大全》(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主编)如需转载请联系告知取得同意后方能转载否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

  大医堂艾灸培训开课公告: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大医堂师资班培训:

更多精彩请







































白颠疯如何治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lff/2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