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可以强身健体著名老中医列举三大
2016-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最近,北京市民流行“夜跑”,即吃完晚饭后,人们在城市道路或者公园里跑步锻炼。“夜跑”真能锻炼身体吗?对此,医学专家在接受千龙网《辟谣平台》栏目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天饭后“夜跑”和每天下班吃完饭后进健身房锻炼一样,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更严重者会导致二氧化碳中毒、胃下垂和子宫下垂。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锻炼方法,大多对人体有害无益。
“夜跑”网友热衷朋友圈分享“战果”
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白领小潘最近每天都在晚饭后坚持“夜跑”锻炼,每次跑完后还将手机记录的路线和里程以及大汗淋漓的自拍照发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战果”。和小潘一样坚持“夜跑”的网友,也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锻炼的图像。
在北京某高档社区里,千龙网记者也发现,喜欢“夜跑”的市民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全家出动,大人小孩一起上,以此锻炼身体。此外,北京还有不少城市白领,白天忙工作,晚上喜欢去健身房里锻炼……凡此种种晚上锻炼身体的方式,真的科学吗?
专家:晚上控制饮食比运动重要
“市民在晚餐后马上进行各种运动都是不符合科学的,这是一种‘自虐’行为。”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庾晓月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人们睡前运动需要有个过程调整才能入眠。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人肯定不适宜晚上运动,因为一天工作下来人的身体已经很疲劳,不能再增加体力消耗。
“夜跑”、健身房锻炼、跳广场舞等剧烈运动都会伤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庾晓月分析认为,从神经学角度来看,人们晚上参加剧烈运动,大脑则会在运动时引起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而夜晚睡眠休息需要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因此,人们需要加夜班时,可以适当运动抵抗瞌睡;早上起来很瞌睡的,可以适当运动一下,以恢复清醒。
庾晓月还补充说,人们最重要的是在运动中调整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与生活,而不是借助夜晚的各种运动来“坑苦”自己的身体健康。此外,人们晚上控制饮食比运动更重要,而吃多了再去运动减肥,则是对身体的双重损害。
饭后“夜跑”三大危害须警惕“市民晚上跑步就连自然环境也不允许。”我国著名老中医、北京爱可得科技应用研究院院长徐无念教授解释说,过去习武的人在晨练的时候一般都选择在树林外面的小河边,而不是选择在树林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树林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太浓,人们进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区域时,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重者主要表现为脑缺氧症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骤停而突发死亡。
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而白天时光合作用较旺盛,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放出氧气;到了晚上,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它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而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人们不适宜进入树林里去锻炼。
从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的角度来看,人们饭后2至3小时之内都不宜跑步或者其他剧烈运动。徐无念教授详细解释说,蔬菜在胃里消化需要2小时,谷类食物消化需要3小时,而蛋白类和脂肪类食物消化时间需要4个小时。这些食物在胃里消化时,血液都会流到胃部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而后血液携带吸收的营养成分再流经肝脏进行消毒处理,形成血红蛋白再流入心脏,由心脏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因此,针对网上流传的“人们饭后1小时跑步锻炼有益于健康”的说法,徐无念教授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更重要的是,人们长期坚持饭后跑步会导致胃下垂,而女性不仅会导致胃下垂,还会导致子宫下垂。”徐无念教授向千龙网记者明确指出,人体的胃是由一根食管“挂”在人体内,女性的子宫也是如此。当人们坚持长期饭后跑步时,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胃和子宫都会处在一颠一颠的状态下,时间一久自然会导致这两大器官下垂。
徐无念教授补充说,人们患有轻度胃下垂多无临床症状,而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人们进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锻炼,一般都是选择在早上太阳出来后进行空腹锻炼,而不是吃饱饭去锻炼。
千龙网记者:于振华
责任编辑:张林桐
千龙网采访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