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说针灸立竿见影,针灸真的有这么

2017-2-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今天我们来聊聊针灸是怎么治病的。中医认为,针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气在中医学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气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比如人体抵抗功能的气叫“正气”。把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气虚”。比方说,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气”,把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气虚”。

中医认为,气与血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说法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意思是说,人体的各个组织,都需要血液供给营养,才能产生各种功能,所以说“血为气之母”。

但是,血液运输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又需要心血管的动力,所以说“气为血之帅”。因此,一个人如果气血功能调和,他的身体就健康。如果气血功能失调,就要发生疾病。

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称为“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就是指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跟一般的药物治疗作用不同。

比如人中穴,当大脑机能处于高度抑制——昏迷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兴奋作用,叫做“醒神开窍”。当大脑功能处于兴奋——病人狂躁或严重失眠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

同是一种穴位,在两种不同的疾病中,起到两种相反的作用。

比如胃痉挛的时候,胃的紧张度增高,针刺足三里能够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相反,当胃的紧张度降低的时候,比如胃下垂,针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紧张度增加。

针灸的这种例子,真是多不胜举。所以人们认为,针灸的调整是“双向调整”。

针灸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有没有副作用呢?答案是:没有的。

因为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以后所造成的机体功能的变化,都在生理范围以内,比如在高血压情况下,针灸可以使血压降低,但是降到一定水平就不再降了;

低血压的时候,针灸以后血压可以升高,但是升到一定水平就不升了;因此,人们认为针灸的双向调整作用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是不是只能用来治疗功能性的疾病呢?

实际上,大量临床实验表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对组织的代谢过程和某些器质性的改变,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比如,针灸能治溃疡病、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等。针灸的调整作用既可以表现在局部,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生理功能系统。如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排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等,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比如针灸对消化功能的调整,它不仅对胃、小肠、胆囊、胆道、大肠的运动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而且对胃液的分泌、小肠的消化、吸收、胆汁、胰腺的分泌以及对粪便成分和肠道菌群也有影响。

因此,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针灸什么病都能治,比如针刺可以排除胆道结石,但对于较大的结石,针刺排石就困难了。

针灸的第二个作用是镇痛

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因此,目前人们对痛觉生理以及镇痛作用原理的研究,都应当看作是初步的探讨。

那么针灸为什么能止痛呢?

中国古典医学认为,针灸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行畅通无阻,没有疼痛的感觉。

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就会产生疼痛,叫做“不通则痛”。针灸能够止痛,是因为针灸能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行通畅,叫做“通则不痛”。

但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很多,所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样。

比如风湿性疾病,这种病是由于风、寒、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通畅,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散风、祛寒、利湿的方式进行治疗。

比如炎症性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蕴热、感受时邪,也就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治疗这种疼痛,就应该采用清热消肿的方法。所以说,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结果。

针灸的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仅用于镇痛,还可用于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冻伤等病。

针灸的第三种作用是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这种功能中医叫做“扶正祛邪”。

扶正,是扶助正气的意思,也就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是祛除致病因素,也就是消灭细菌或病毒的意思。

医生治疗疾病可以从“扶助正气”方面入手,也可以从“祛除病邪”方面入手。或者扶正和祛邪两种方法同时并用。

比如,人们得了传染病或者炎症性疾病,医生给一些抗生素,这是从“祛邪”方面进行治疗。消灭了致病的细菌,就等于扶助了人体的正气,所以叫做“祛邪扶正”。

相反的,医生不给抗生素,而进行针灸,这是从扶正方面进行治疗。通过针灸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灭致病的细菌,因此把这种作用叫做“扶正祛邪”。

针灸的这种”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

实验证明,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性渗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

还证明针灸不仅可以控制、缩小炎性坏死病灶,而且可延缓或防止坏死的发生,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增强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过程。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针刺具有退热作用。在针刺治疗某些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的时候,由于针刺以后症状的改善,体温也可以同时恢复正常。

实验还证明,针刺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针刺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数上升1~2倍,吞噬能力也相应提高。针刺后24小时达最高峰,72小时恢复正常。

总之,针灸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但是针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双向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三种。

这就是针灸所以能够治病的原因。









































白癜风能治好吧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yfys/4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