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唇系带结节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
2020-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效果才是最好的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ChengGongAnLi/16355.shtml
摘要:
背景: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为龈交穴,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交汇于此穴。因此上唇系带处的表现可以反映大肠病变。
方法:在吴雄志主任带领下搜集年5月至年11月就诊于天津医院的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拍摄上唇系带照片。其中上唇系带处出现结节或隆起者定为阳性。选择较明显阳性病例取活检送病理以明确上唇系带结节性质。
结果:上唇系带结节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较阴性者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上唇系带有无结节或突起与传统的诊断方法在局部的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上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Kappa值为0.(P0.)。该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5.4%。病理报告提示上唇系带结节是正常的粘膜赘生物组织。
结论:上唇系带的结节或突起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潜在的诊断指标。
介绍: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年发病率为5%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每年超过,患者死于结直肠癌[1]。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转移性病灶。局部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2.8%,远处转移者为25.6%[2]。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腹腔外转移部位为肺[3]。超过3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表现为肝转移[4]。不经特殊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仅为5~9个月[5]。
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如CT,MRI,PET-CT用于监测结直肠癌的复发与转移有较好的准确性。然而,由于其成本较高及普及性差,当缺乏典型症状或体征时,该方法很难广泛应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目前应用较多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EA,CA,CA72-4,CA存在着准确度低及病人依从性差的缺点[6-9]。
根据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为龈交穴(DU28),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交汇于此穴。因此上唇系带处的表现可以反映大肠病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上唇系带的结节或突起是否可以作为复发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指标。
材料与方法
搜集年5月至年11月就诊于天津医院的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直肠癌的诊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规律性的周期性的复查,包括胸、上腹、盆腔CT,结肠镜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直肠局部的复发通过肠镜确诊,转移性病灶则通过强化CT,MRI,PET-CT或活检确诊。患者被告知遮蔽脸部信息后获取上唇系带照片,所有资料的获取均经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上唇系带照片均拍摄于CT,MRI,PET-CT或活检检查后1月以内,上唇系带处出现结节或隆起者定为阳性病例,反之上唇系带平滑者为阴性(图1)。选择较明显阳性病例取活检送病理以明确上唇系带结节性质。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χ2检验进行基线分析。配对资料χ2检验,Kappa检验及诊断试验判断上唇系带结节或突起的诊断价值。
图1上唇系带状态
A上唇系带阳性B上唇系带阴性
结果
1.病例资料
所有研究的结直肠癌患者中50例出现了局部的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年龄范围为34岁到80岁,中位年龄为56岁。其中47个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结直肠癌复发与否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
2.上唇系带结节或突起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有结节或突起者为上唇系带阳性。研究发现,上唇系带阳性与阴性患者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原发部位、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TNM分期上,系带阳性与阴性间存在显著差异(χ2=13.,P=0.03)。上唇系带阳性患者较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χ2=18.,P0.)
表1结直肠癌患者基线特征
参数
系带阳性
系带阴性
阳性率(%)
χ2
P
年龄
55.60±10.
59±9.
-1.
0.
性别
男
27
20
57.4
3.
0.
女
17
27
38.6
原发部位
结肠
21
24
46.7
0.
0.
直肠
23
23
50.0
组织学类型
腺癌
39
40
49.4
2.
0.
粘液腺癌
3
4
42.9
印戒细胞癌
1
0
其他
0
1
0
原发肿瘤T
T1
0
1
0
5.
0.
T2
1
7
12.5
T3
31
31
50.0
T4
4
5
44.4
淋巴结(N)
N0
10
23
30.3
5.
0.
N1
18
13
58.1
N2
8
8
50
TNM分期
I
0
6
0
13.
0.
IIA
9
14
39.1
IIB
1
2
33.3
IIIA
2
1
66.7
IIIB
12
9
57.1
IIIC
8
9
47.1
IV
11
4
73.3
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是
38
12
76.0
18.
0.
否
6
35
14.6
注:因其中有3名患者未在本院行肿瘤根治术及病理检测,故我们没有获得完整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及N)。有8人初诊时已为VI期未行手术,故无T、N。但是,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完成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及相关复查。
研究发现,同一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系带阳性者复发率远高于系带阴性患者。例如:II期病人中系带阳性者复发率为70%(7of10),而系带阴性者复发率仅为6.3%(1of16)(χ2=8.,P=0.)。相似的结果也出现在III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系带阳性与阴性的复发率分别为86.4%(19of22)和36.8%(7of19)(χ2=10.,P=0.).
通过配对资料的χ2检验证实上唇系带有无结节或突起与传统的诊断方法在局部的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上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Kappa值为0.(P0.)。该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5.4%,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74.5%。
1.上唇系带结节或突起的病理检测
我们选择较明显阳性病例取活检送病理以明确上唇系带结节性质。病理报告提示上唇系带结节为正常的粘膜赘生物组织(图2)。
图2上唇系带结节的病理检测
A上唇系带阳性病例B从A中获得上唇系带结节活检标本
C和D上唇系带结节为正常的粘膜赘生物(B:×,C:×)
讨论
中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它既是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反映,又是通过针灸可以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部位,穴位是经络一脏腑相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此观点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己经认识到,《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出於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知五脏之害矣”。
针灸临床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穴位的异常表现可用于疾病诊断。临床医生经常通过在穴位处触到结节状或条索状物,或触到穴位处的压痛点、敏感点,或观察到穴位处有丘疹、凹陷等表现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穴位被看作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例如胃下垂患者常在“足三里”穴(ST36)出现条索状物,“中脘”穴(CV12)出现结节等。阑尾穴则为慢性阑尾炎的阳性反应部位[10]。
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因,约90%的结肠癌患者死于原发病灶的复发转移。根据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为龈交穴(DU28),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交汇于此穴。它是结直肠病变的阳性反应点。有意思的是,我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唇系带有结节或突起的结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该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5.4%。
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电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化学对经络理论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对经络的本质提出多种假说,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假说能真正解释经络的中医特色[11]。我们的研究发现上唇系带阳性与阴性患者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原发部位、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理报告提示上唇系带结节为正常的粘膜赘生物组织。因此,上唇系带结节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结论
根据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上唇系带与牙齿移行处为龈交穴(DU28),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交汇于此穴。它是结直肠病变的阳性反应点。我们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唇系带有结节或突起的结直肠癌患者更容易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该诊断指标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5.4%。因此,我们认为上唇系带的状态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NoduleandEminenceonFrenulumLabiiSuperioris:DiagnosticMarkersfor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Jun;20(6):-CAORui(曹蕊),WANGLi-ping(王丽萍),CHIJia-dong(池嘉栋)andWUXiong-zhi(吴雄志)
如果想获取更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