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等组成,用于治疗饮食劳倦所致气虚身热,心烦懒言(不思饮食,四肢困倦,或动则气喘,或口渴多汗,以及中气不足而致吐血、便血或肛门脱出等症。笔者验之临床,屡有奇效。现选录四则如下:

1 虚火牙痛   

患者吴某,男,49岁,干部。年12月诊。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近2周来,牙齿疼痛,时流清水痰涎,咀嚼困难,疲劳时尤甚。某医院以止痛、抗炎对症处理,效果不显。诊见牙痛,呈酸麻坠胀感,牙龈稍红,牙根浮动,咀嚼困难,口中时泛清水痰涎,纳差,腹微胀,大便稍干,2日一行,量少,小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诊为虚火牙痛,方选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益气止痛。药用:黄芪、党参各20g,炙甘草、升麻各6g,白术、陈皮、当归各12g,柴胡10g,水煎服,1剂/d。上药连服2剂后牙痛症状明显减轻,因患者急于公差外出,不便服用汤药,改予补中益气丸内服,1周后牙痛已愈。   

按:牙痛虚证多从肾治。本例起于劳累之后,虽见虚火诸证,更有纳差、腹胀、流涎,且劳累后加重等中气不足的特点,故方选补中益气汤获效。

2 蛋白尿   

患者朱某,男,25岁,职员。年3月诊。有慢性肾炎史10余年,伴间断蛋白尿5年,劳累后尤甚。诊见:尿蛋白(+++),面色无华,纳差腹胀,下肢酸软无力,时便溏,易感冒,颜面及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前医屡循温阳补肾立法,症无明显改观。余以脾虚湿滞施治,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以补益中气,兼化水湿,药选:黄芪、党参各30g,炙甘草10g,白术、陈皮、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各18g,当归12g,柴胡、升麻各6g,茯苓15g,水煎服,1剂/d。又用玉米须适量泡水代茶频服。药用4周后尿蛋白降至微量,再以有反复,但饮食渐增,气色渐佳,继用上方3月余,尿蛋白消失,后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半年,症情稳定。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肾炎蛋白尿,中医治疗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本例年方25岁而患肾炎史已逾10年,间断蛋白尿5载,其间治疗如温肾、利水、补虚等只能取效一时。患者纳差腹胀便溏易感冒,皆脾虚所致,而脾虚又易生湿,故选补中益气汤加味,方获良效。

3 失眠症   

患者吴某,女,30岁,教师。年7月诊。有低血压病史8年,间断失眠史6年,近2年尤甚,睡眠甚差,或入睡困难,或多梦易惊,或彻夜难眠,记忆力下降,面色萎黄少泽,头晕乏力,平素纳谷不香或食后腹胀,偶见心慌气短,大便时溏,舌淡苔白脉细。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均无异常。诊时血压11.3/7.3kPa。   

治以补中益气汤,药选:党参、黄芪各20g,白术、陈皮、当归各12g,柴胡6g,升麻3g,炙甘草10g,水煎服,1剂/d。又选莲心适量,泡水频服。服药2周后,睡眠障碍明显减轻,继服2周后,睡眠情况大为改观,每晚可坚持睡眠6小时左右,食欲增加,精神渐好。继续治疗2月余,血压稳定在13.3/9.3kPa左右,除偶有头晕失眠外,余症基本消失。 

按:低血压所致失眠症,治法众多。本例患者自幼体弱,平素多思善虑,饮食挑剔,中虚之征突出,单用养心安神实难取效,惟有补中益气合参,效不更方而见功。

4 阳萎   

患者许某,男,53岁,工人。年10月诊。近1年来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伴少腹坠胀,气短乏力,尿时无力,排出不爽,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中医诊为脾虚气陷,方选补中益气汤调补中气以壮元阳。药用:黄芪、党参各30g,白术18g,陈皮、当归各12g,柴胡、升麻各6g,炙甘草10g。水煎服,1剂/d。服药1周后少腹坠胀感基本消失,小便即感爽畅。继服2周后,阳萎症解除。   

按:阳萎证多从肝肾论治。本例症见阳萎,伴少腹坠胀而小便不爽,为中虚气陷之征,用补中益气汤正合方意,故而取效。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他认为:“夫内伤用药,所贵服之强人胃气。”补中益气汤原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补中益气汤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这么轻的剂量,若非亲自体会,决不敢相信此方效验之神。笔者常用此方在临床上治疗一些因“热中”而导致胃气不足的疾病。现将近日验案一则整理如下。

张某,女50岁。年1月因高热不退就诊,诊断为“出血热”,入院治疗14天。出院后,高热等症状消失。但是关节沉困无力,尤以下肢关节为甚。自述两腿沉重,易出汗,烦躁,食欲不振,二便正常,无口干口渴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沉缓。证属胃气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6克,炙甘草6克,人参3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6克,青皮3克,当归3克,苍术6克,黄柏6克,木香3克,黄连2克,干姜2克。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服药后,电话告知,服到第2剂时感觉周身舒畅,关节活动有力。服到第5剂时食欲转好,关节活动自如,恢复如常。患者未曾想到中药如此效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7剂后停药观察,一切正常。   

按:笔者用此方剂量颇轻,取其升阳上达之义。用量虽为原方的5倍左右,但相对于现在中医的常用剂量,仍不失轻灵之旨。此案起于高热,正如李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是故则热胜于中,阳气不得升浮外达,四肢不得秉气于胃而困倦乏力;卫气不得秉气于卫而肌表不固,动辄汗出。

在李东垣的四时用药加减法中说:“若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加陈皮五分,青皮、木香各三分。此为定法。”

患者因此病3个多月未曾出门,而服药7剂即恢复如常。看来,我们只有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才能体悟到古人遣方用药的奥妙。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中药
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9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