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都躲不过的ldquo腹直肌分离
2021-6-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癜风一般多久能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24454.html很多产后宝妈已经知道“腹直肌分离”是产后修复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们出现问题是有辐射性的,会引发身体其它的问题,比如:腹壁凸出(五月怀胎)肋骨外翻(胃包凸出)腰痛不止(腹肌压力不够)漏尿·夫妻生活受影响(盆底肌无力)骨盆不平衡(前倾/后倾)01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为了给一天天长大的胎宝宝更舒适的环境,在孕期激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妈妈的腹部两侧的腹直肌(一对长而扁的肌肉)会被拉开并向两侧分开。
02如何自查产后腹直肌是否分离在顺产后3天(剖宫产视伤口恢复情况而定)可以自行检查腹直肌分离情况。具体步骤1、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左手在头部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2、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直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左右两侧腹肌的宽度。3、如果该宽度超过两指,就说明已经发生了腹直肌分离。03产后腹直肌为什么会分离1、生理原因妊娠中随着子宫内胎儿逐渐增大,腹部原本平行且连接的左右两条腹直肌逐渐分离。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使腹壁明显扩张变薄,腹壁肌肉之一腹直肌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腹直肌分离。2、剖宫产手术会直接损伤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组织,局部损伤处仅靠疤痕愈合,而疤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都会减弱。如术中不及时缝合,可能会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状态难以恢复。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下降。高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的发病率更高,分离程度也更严重,产后身体恢复更困难,所需时间相对会更长一些。
4、缺乏运动宝妈怀孕后,得到非常周全的“照顾”,躺着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腹部肌群逐渐弱化,从而导致肌力不足。
5、巨大儿影响孕妈妈产前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儿羊水过度,一般新生儿体重超过四公斤以上的都被认定为巨大儿,不仅会导致生产困难,还会加剧腹直肌的过度分离。
6、多胎妊娠影响多胞胎妈妈分泌的孕激素比一胞胎妈妈会更多,这意味着腹白线会更加松弛,腹直肌承受的压力更多,腹直肌分离的也更严重。
7、其他因素多次剖宫产、衣着影响、饮食影响、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等也是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04腹直肌分离都有哪些危害1、内脏器官下垂、移位及功能紊乱腹壁的肌肉层是由腹直肌、腹斜肌、腹横肌组成。腹直肌出现分离会使整个腹壁的“严整性”被破坏,造成整个腹壁肌群松弛,进而对腹腔脏器的支撑和约束减弱,引起腹腔脏器的下垂、移位以及功能紊乱。例如:胃下垂、子宫附件下垂。严重的腹直肌分离还会引起“胃肠疝气”、“脐疝”等可怕后果。
2、躯干腹背两侧肌群肌力失衡,引起脊柱病变腹壁肌群和腰背肌群是人体躯干的两组对抗、平衡的肌群。腹直肌分离造成腹壁肌群的松弛会引起腹部收缩无力,也会引起腰背肌肉相对张力升高造成脊柱过度前屈,引起慢性腰痛等脊柱问题。
3、身姿不挺拔因易使腹腔内脏器向外膨隆,同时伴随着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就变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腹部膨隆、增厚,形成悬垂腹,状如“麻袋裹腹”,严重者可呈鼓状,腰围增粗,腹型肥胖。
4、影响呼吸与肠胃腹壁核心肌力减退,会造成前腹壁肌肉屏障功能减弱甚至缺失,导致腹腔内脏膨出、膈肌下降,使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减少,胃下垂、肠蠕动减少,容易发生打嗝、嗳气、便秘等情况。
05如何预防及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症预防腹直肌分离1
在怀孕期间要控制糖分、脂肪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多吃新鲜低糖水果,少吃饼干、膨化食品等零食,以帮助腹壁肌肉和皮肤增强弹性。
2
怀孕期间每个月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公斤,整个怀孕过程,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0-13公斤。
3
适度的运动、轻便的家务都有助腹壁肌肉和皮肤恢复弹性。
治疗腹直肌分离
1
物理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放松腹斜肌的紧张。
2
手法治疗(徒手腹壁筋膜松解及腹壁肌肉牵伸治疗)
手法治疗以筋膜放松为主,可以徒手或利用泡沫轴等筋膜放松器械进行全身的筋膜放松;也可有针对性地对于膈肌,盆底、腰骶和胸腰部分腹壁肌肉进行放松。
3
运动治疗(核心肌力训练与呼吸训练)
包括有呼吸训练、结合腹式呼吸的桥式运动,以及核心肌力训练等。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将我们推荐给你身边的好友们愿您与健康相伴,与快乐随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