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运动会导致胃下垂饭后多久开始运动才科
2019-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饭后立即运动会导致胃下垂”并没有道理,胃下垂的常见原因是无力型体型,和饭后是否运动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经常锻炼反而可以有助改善病情。
最常见的胃下垂原因实际上是腹肌薄弱,腹腔压力低的无力型体型(即体型瘦长的人),和饭后是否运动没有直接关系,虽然有些胃下垂严重的病人可能在饭后立即运动会有不适,但并不是运动导致胃下垂,而且科学的锻炼反而可以增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来改善病情。
“饭后不宜立即运动是因为血液都在胃部去帮助消化”是一种误解,人体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和灵巧的调节能力,而且生活中我们经常无意识的在消化系统仍然工作的时候锻炼,但并没有感觉不适。
人们在进食后消化系统的血流量的确会增加,但是人体是有强大的储备能力,献过血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人体在急性失血10%以下时基本不会出现什么不适,机体可以迅速地补充和代偿,更不要说饭后只是消化系统血流量增加而不是失血。实际上,人体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可以依据身体各个器官的需要随时动态调节,正常情况下并不需要担心某一个器官会缺血。
真正和饭后运动有关的问题是胃内容物的返流。
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里通过胃的蠕动与胃酸、胃蛋白酶混合,经过研磨形成食糜,并进一步地从胃排出进入十二指肠,而这一进一出的两个门分别是贲门和幽门。正是这两个门将胃酸、蛋白酶和食物关在胃里不让他们四处乱跑,不会让你出现烧心、返酸、呕吐等不适。
饭后运动是否会出现不适与上述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当胃内食物太多,贲门松弛关不住,幽门狭窄打不开,胃蠕动能力太弱时,如果进行剧烈的运动,腹压增加会导致胃内容物经贲门返流,烧灼食道,甚至经食道直接到达口腔,于是出现烧心、返酸甚至呕吐的情况。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一般说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饭后1到3小时运动是比较明智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我们需要适当调整。
食物的种类和量
液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碳水化合物(糖类)排空速度大于蛋白质,脂肪的排空速度最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较慢。
当然大部分人在贲门、幽门以及胃蠕动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把胃完全排空才能进行运动,多数情况下1~3个小时的间隔是足够的。如果我们这一餐吃得少,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那么1个小时后去运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这一餐去饱餐了一顿自助餐,大鱼大肉没少吃,那么运动前给胃3个小时以上的排空时间肯定是很有必要的。
不同运动对腹腔的压力的影响
对于胃已经完全排空的情况下(4~6个小时),基本上即使激烈运动也不容易导致出现返酸、烧心、呕吐等症状,但是对于尚未完全排空(1~3个小时)的情况下,增加腹腔压力的运动,例如深蹲、仰卧起坐及其它核心肌肉群运动,比快走、骑自行车等不会明显导致腹压增高的运动更容易出现返流症状。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进食大量食物或高脂食物的条件下,1到3个小时的间隔完全可以进行绝大多数的运动。如果只是饭后散步,其实不能算运动,只能算活动,一个小时后比较合适,但是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也可以吃完饭就走。
快走则不一样,能够达到运动效果的快走基本接近慢跑的速度,这种情况下饭后1小时比较合适。如果要进行剧烈运动则可以考虑3个小时的间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