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一吃饭就感觉胃到这儿了,是胃下垂
2019-7-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徐大夫,我一吃饭就感觉胃到这儿了,是胃下垂吗?”一居民指着肚子问我。(患者指的位置肚脐平齐)
很多时候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空腹的时候喝点热水,感觉一下子就到了底儿,温热温热的。那到底“垂”到什么程度是胃下垂呢?居民的这种情况是胃下垂吗?
胃下垂的概念?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的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具体位置见图片)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初步判断患者不是)。
什么原因会导致胃下垂?
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胃下垂有什么症状呢?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
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一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
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
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怎样确诊是不是胃下垂?
1、多见于瘦长体型,具有腹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
2、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
3、饮水超声波检查: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
(经检查,咨询者不是胃下垂)
胃下垂患者该注意什么呢?
1、少食多餐,饮食调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数可以增加,每日4—6餐为合适。
2、下垂患者的胃壁张力减低,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和促进排空速度,缓解腹胀不适。
3、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
4、胃下垂患者大多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础上力求使膳食营养均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比例适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5、少食刺激性食物。
6、胃下垂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还可因体力和肌力增强而增强胃张力,胃蠕动,改善症状。
总之,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该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