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手册胃下垂
2018-5-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x线检查中发现胃整体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胃的下缘达盆腔),同时临床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一种慢性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胃下垂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此外,十二指肠溃疡、饱食后立即长途行走或劳动等也可成为胃下垂的发病原因。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持续性腹胀腹痛,多在饭后发生,进食越多胀痛越剧,可伴有恶心,嗳气,便秘,呕吐,排尿困难等,女性患者可见痛经,月经不调,此外还可产生失眠,头痛,头昏,忧郁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胃下垂属中医“胃痛”、“胃胀”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脾胃虚弱,或思虑伤脾,以致中气下陷所致。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一般可分为气虚下陷、肝脾失调、脾虚夹滞、脾胃阳虚、瘀血阻滞等证型。
一、胃下垂如何辩证治疗?胃下垂分为不同类型,我们一定要辩证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胃下垂。
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
中医治疗: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
中医治疗: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
中医治疗: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中医治疗: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
中医治疗: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温馨提示:脾胃病专家段永强教授
段永强教授对胃下垂治疗效果显著。
坐诊地点:
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省教育厅东侧)佛慈养生堂。
坐诊时间:
每周一上午(8点30—中午12点)
挂号
—
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省教育厅东侧)佛慈养生堂。
上午8点30—下午5点30
—养生堂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