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问题掌握胃下垂
2018-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位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达到盆腔,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胃下垂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生在瘦长体形、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脏器下垂。随着内镜的普及和发展,胃下垂的诊断往往容易被医生忽略,但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胃下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今天我们不妨来重新温习胃下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一胃下垂的病因有哪些?胃下垂常见的病因有[1]:
?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体型和体质有一定关系,如瘦长体型和无力型其胃的位置就较其它体型的人低;
?腹压因素,如经产妇、腹腔巨大肿瘤摘除术后等均可使腹压降低,从而引起内脏下垂;
?幽门梗阻患者使胃潴留扩大、胃张力减低,最终形成胃下垂;
?其他因素,如饮餐后立即运动、过度消瘦使腹内脂肪衬垫减少等均可导致胃下垂形成。
简单的说就是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二胃下垂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临床表现主要有[2-3]:
1.症状
轻度胃下垂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患者则胃肠动力差,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具体如下:
?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诉有腹部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导致患者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此外长期胃下垂的患者常有消瘦、乏力、低血压、心悸和眩晕等表现。
2.体征
?肋下角常小于90度;
?站立时由于胃下垂,上腹部常可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
?部分患者可有上腹轻压痛,压痛点不固定;
?冲击触诊或快速变换体位可听到脐下振水声;
?有些瘦长体型患者可触及下垂的肝、脾、肾等脏器。
三如何诊断胃下垂?胃下垂确诊主要依靠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根据站立位时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与两侧髂嵴连线的位置分为三度:
?轻度: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1.0~5.0cm;
?中度: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5.1~10.0cm;
?重度: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10.0cm以上;
胃下垂的综合诊断依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胃位置明显低下,即站立位充盈像上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低于两髂嵴连线以下/胃下界位置到达骨盆腔;
?胃张力极度低下;
?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并发症。
四如何治疗胃下垂?目前胃下垂患者并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个体差异来采取针对性及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如下[5-6]:
1.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临床中胃下垂患者的饮食是其恢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患者的饮食宜少食多餐,每天3餐变4-6餐[4],并多食用蔬菜等。进食的时候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可以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消化基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餐后剧烈运动、暴饮暴食、纠正不良体位等;更为关键的是患者需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2.西医(对症)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辅以助消化剂、止痛治疗;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或胃复安;合并便秘者可选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或润滑药等。
3.中医治疗
中医对胃下垂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医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具体的药物有四逆散、逍遥散、鸡内金、柴胡疏肝汤等。另外针灸也是治疗胃下垂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可选内关、足三里、章门等穴位。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例如对重度胃下垂患者可行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参考文献:
[1]马玉富.胃下垂X线钡餐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9(6):-.
[2]中华中医药学会.胃下垂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9(10):-.
[3]牛海榕.胃下垂的治疗及自我保健[J].甘肃科技,,29(21):-.
[4]梅学仁.枳术丸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33(增刊):-.
[5]张艳.浅谈消化内科疾病胃下垂的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3(36):66.
[6]李锐.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胃下垂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8(13):85-86.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