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早餐竟对孩子的成绩有这么大的影响

2017-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早餐学习影响

全文共字,建议阅读时长4分钟

睿妈导读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一直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各方面努力,然而,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新闻通气会提供了一些数据表明,吃早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很大,远远超出孩子在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自信心、参加校外补课、家长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优势。

1

孩子每天吃早餐意义重大

数据表明,每周吃早餐次数越多的学生,学习成绩越高,其中吃早餐7天的学生,比吃早餐在3天以下的学生平均成绩高出50-70分,相当于多接受1-1.5年左右的教育。

这是因为,不吃早饭的孩子,常常会由于饥肠辘辘而分神,导致上课无法注意力集中,总是盯着时间看什么时候到饭点。而且,早餐可以给孩子大脑补充前一天晚上消耗掉的血糖,使大脑可以高速运转起来,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不吃早饭的孩子,通常显得有些慵懒,有的还会头疼、恶心,就是大脑有些缺氧的结果。

2

吃早餐有讲究

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顿,家长首先要重视起来。

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家长就随便买点早餐给孩子,然后让孩子边走边吃。可孩子走路时,呼吸不均匀,导致食物吞咽的阻力加大,给孩子的肠胃增加负担,易引起痉挛反应,也易引发阑尾炎,时间长了会造成胃下垂。

为了让孩子吃一顿健康的早餐,家长可以早些起床准备,让孩子有充足的吃饭时间,以免急匆匆吃完消化不良。如果家长不想太早起床准备,那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将早餐食材准备好,这样就节省了第二天早上准备的时间。也可以做好早餐计划,这样就不用每天为早餐吃什么而烦恼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起床后先喝点水,补充睡眠时消耗的水分,活动20至30分钟后,再吃早餐比较合适。

除了吃早餐对孩子学习影响很大之外,浙江省的监测数据还提出了以下2点。

3

适当作业,保证休息

并不是写作业的时间越长,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有些孩子可能作业拖到半夜才写完,结果不但质量不高,还影响了第二天的精神。可能整个写作业过程中,孩子根本就没有全神贯注的投入进去,一会儿发发呆,一会儿玩玩别的,直到时间不早了,才开始草草结束。

我的朋友范葳,是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她告诉我一个好方法,就是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好:“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现在到了睡觉的时间,没写完也不准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这样,孩子会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心里想:“没做完作业,怎么好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不然会被老师批评。”像这样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根据数据分析,四年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八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在2-4小时,对取得较高学习成绩最有益,过度增加作业时间不一定会提高成绩。

除了控制合理的作业时间,劳逸结合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才会有更好的效率。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做一会儿作业,玩一会儿。因为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在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而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要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所以,与其勉强孩子长时间学习,导致孩子厌学情绪严重,还不如让他们在某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也会得到改善。

而此次的监测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保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八年级学生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最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4

花钱补课,不如多多阅读

数据表明,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

从阅读时间来看,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兴趣阅读或与学习相关阅读的学生,其阅读成绩比基本不阅读的学生高出10分以上;

从家庭藏书量来看,按照20本以下、21-50本、51-本、-本、本以上五个水平来划分,每提升一个水平,学生的阅读成绩平均能提高7.23分。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与其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不如少报一个班,留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去阅读吧。

--------------家长必读---------------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学习更轻松!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yf/6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