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误把消化不良当成胃下垂
2016-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切误把消化不良当成胃下垂
胃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水平连线以下。本症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
什么是谓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通常指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多数情况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的症状,一般需经基本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由于不适的症状多发生在餐后,因此称之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症状通常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虽然胃下垂可以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却不是常见原因,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吃的太油腻、情绪不良甚至还有吃的太快都可引起;另外许多疾病也能引起消化不良,如各种类型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结石、肠梗阻早期、胃癌、慢性胰腺炎。
由此可见“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背后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器质性的也可能是功能性的,一种疾病可以引起各种症状,并非一一对应,我们不应把出现的症状与曾听过的疾病划上等号,就对自己完成了“首诊”。
什么才是真正的胃下垂?
胃有没有下垂不是以消化不良作为标准来判断,而是以体外扫描为标准。胃下垂是指在站立时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有的可抵达盆腔内。
一般认为,有检查证实在直立体位下存在胃下极明显降低,并伴有临床症状,且排除其他疾病,才诊断为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在立位时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甚至可抵达盆腔内(如图示)。
其实在临床上,胃下垂多数没有症状。有症状的人可表现为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等。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胃下垂多见于消瘦型身材的朋友,胃下垂到一定严重程度会影响消化功能。
正常状态的胃富含具有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平滑肌,胃平滑肌张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胃的形状与大小。一般情况下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控,胃会维持一定范围的张力,不会轻易松弛了。
胃在腹腔内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胃受到周围小网膜、大网膜、脾胃韧带等结构固定,这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经固定好的,成年也不再随意改变。
做了体外扫描查证实在直立体位下胃明显下垂,并且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样“胃下垂”才应该被视为一种疾病。而没有症状,只有检查发现胃比较低垂,这时应该视为相对正常的现象,不必过多担忧。更不因把“消化不良”与“自我诊断的胃下垂”划等号。
如何改善胃下垂
一般来说瘦长体型的人容易患胃下垂,增肥对改善胃下垂可能有帮助。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饮食要注意,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对无力型胃可用促胃动力药,胃痛者可按消化不良治疗。
锻炼腹肌,增强腹部张力,比较适合的体育锻炼有: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仰卧起坐等,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尤其是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对于有胃下垂疾病的人来说,餐后立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
如何改善“消化不良”
首先确认消化不良是否由一些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果是先治疗这些疾病消化不良症状可能随之消失;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通过根治幽门螺杆菌、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戒烟酒,适当使用抑酸药或者促胃肠动力药。
↓↓↓↓↓点下方“阅读原文”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