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如何拔罐治疗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8

由于腹腔内脂肪薄弱,腹壁肌肉松弛,导致胃低于正常位置,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属胃无力症,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及无力型体质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胃痛、消瘦、乏力、嗳气、恶心、呕吐、肠呜、胃下坠感,或伴有便秘、腹泻、气短、眩晕、心悸、失眠、多梦等。一般分为脾脏虚损、中气下陷及脾胃不和2型。

一、脾脏虚损、中气下陷

(一)症状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或泛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薄,苔白。

(二)治法

(1)选穴 百会、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定位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3)拔罐方法灸罐法。百会、关元、气海穴用艾条行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感为度,之后各穴(除百会外)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胃不和

(一)症状

胃脘胀闷不适,食人难以消化,嗳气,甚者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上脘、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胃下垂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饭后要平躺30分钟,不做运动,特别不要远行、跑步和跳跃。

(2)适当进行腹肌锻炼。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yf/1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