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不可小觑nbsp学会方法更有效

2016-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基本手法)

中药治疗:

1.中气下陷

表现:脘腹坠胀痞满,食后则甚,平卧减轻,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舌质淡,脉沉弱。

中成药:①补气升提片,每次4~6片,每日2次,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②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猪肚1具,内外洗净,黄芪克,陈皮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用线扎紧,加水文火炖煮,熟后去掉药包。趁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2具肝为1疗程。

②猪脾、猪肚各克,漂洗干净,切成条块,加水煮至八成熟,再入粳米克煮成粥,加糖适量,分顿随意食用。以上为1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1疗程。

2.饮停肠胃

表现:脘腹胀满,胃中有振水音,或腹部有水声漉漉,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或不欲饮水,或饮水后马上吐出,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舌苔白滑,脉弦细滑。

中成药:①五苓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肥。②六君子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砂仁5克,生姜汁1汤匙,同置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半小时,去渣缓缓饮用。②橘皮10克(新鲜30克),粳米50~克,生姜汁少许。先将橘皮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之时,加姜汁,粥成食用。

3.肝胃不和

表现:胸胁、胃脘胀满疼痛,情志不舒则加重,呃逆,嗳气,胃脘嘈杂,吐酸水,性情郁闷或烦躁易怒,喜长叹气。舌边红,苔薄黄,脉弦。

中成药:①调胃舒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开郁顺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食盐腌杨梅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开水泡服。②砂仁1.5克,木香1克。共研细末,加适量藕粉、白糖,开水冲调服食。

家庭自疗:

1.按摩:用拇指点按百会、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每穴半分钟。然后患者平卧,用手掌在腹部外缘作逆时针方向按揉摩擦,约5分钟。紧接着患者双手十指交叉,用小指侧着力上托小腹部,呼气时,由下向上托起至脐部,吸气时慢慢放下,重新托起,反复操作10次。最后,施术者提拿患者脾俞、胃俞处5次。

2.灸法:①取梁门、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穴,按艾条灸法常规操作,每日施灸2次,每穴15~20分钟,10天为1疗程。各型均可用本法。②取百会、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中脘穴,按艾条灸法常规操作,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3.刮痧:重刮大椎、膏盲、神堂、大杼经穴部位,中等强度刮拭中脘,内关、足三里经穴部位,轻刮脾俞、胃俞、章门经穴部位各3~5分钟。

4.拔罐:取中脘、天枢、关元穴,每穴施行闪罐20~30下,然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隔1~2日施术1次。

5.敷贴:①将蓖麻仁10克、五倍子5克共捣为泥糊状,敷于脐部,每天早、中、晚各热敷1次,隔4天换药1次。孕妇及吐血者忌用。一般敷药6次可愈。②五倍子、升麻、枯矾、五味子各等量,研细末,水调敷贴于鸠尾穴、第二反应点(从鸠尾沿任脉往下摸到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每天换药1次,连用20~30次。

6.保健功法: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腹部用力,使上身和双下肢离开床面,仅臀部着床,坚持一会儿,再慢慢恢复到平卧位,反复作20次。然后双膝屈曲,双足踏床面,将臀部抬起,越高越好,使背部和双足着床,坚持1分钟,恢复原姿势,休息一会再做,反复10次。

生活提示:

胃下垂患者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立即告知我们,需要删除的内容,请出示你的证明权利,会在几小时内删除。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yf/1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