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伤则百病生,脾胃的作用你知道吗

2020-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语:当下的我们,营养不良、气血不和问题越来越普遍,脸色差、皮肤差、身体差...等现象越来越凸显,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问题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好,身体才好~

那么具体的话,什么叫功能?脾胃的话,在我们中医里边按照五行来分,它是属土。那土性是什么一个性质呢?土的话主要是,就像我们这个自然界的这个大地一样,主要是收纳、运化、生载万物的这样一个属性或者说是一个性质,它是通过取象比类来进行的。那么我们讲脾胃的时候,经常有人会讲什么是脾胃不和?把脾和胃经常会捆绑到一起来讲。那其实我们讲的时候,脾和胃在我们中医的这个基础理论或者说中医学里,还是两者各自有分工。虽然说两者都是主运化或者主消化,但两者在具体上还是有一些各自分工。首先我们来看看脾的这个生理功能。脾在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主要的功能,首先第一条它是主运化。运化的是什么东西呢?脾运化主要一个是我们的水谷精微,另外一个是水液。水谷精微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的五谷杂粮,所有的这些食物。它在我们身体里边由脾胃来运化,运化了之后把它叫做水谷精微。所以这个脾的第一条就是来运化这些食物,叫做水谷。而当脾把这些水谷精微运化掉,然后通过脾的那个运化功能,把它输入到人的全身,人的各个脏器才能得到滋养,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润养功能。反之,如果说脾的运化功能,衰退掉了之后,身体的各个脏器的功能都会随之而衰退。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医里边有一句话,就是: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意思就是说这个肾脏里所储存的能量,是来自于父母,是先天的这一部分。而后天我们身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生长状态?怎样的一个发展方向?完全是取决于个人脾的一个运化的能力。所以脾胃坏了之后,你先天身体再好,那到最后身体也是会被消耗干净的。那除了这个运化水谷精微之外的话,脾还有另外的一个运化的能力,就是对于水液的代谢。水液区别于水谷精微,是完全对于身体的水分的一个代谢。那这部分为什么跟水谷精微不一样呢?因为水液在身体里边的运化,还同时需要肺和肾的气化功能来共同协助,最后把它以汗液或者是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脾对湿气的运化,出现问题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比如说我们平时说的这个痰湿,这类都是因为水液代谢失调而造成的一些病理产物。此外,比如像水肿,腿肿等。甚至还有一些比如像皮肤病,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湿疹。门诊上的病人的湿疹很严重,一方面是湿疹很严重,一方面又会觉得很干燥,这个就是因为身体对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很多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个疑问:明明感觉到皮肤非常干燥,为什么还是由于湿而引起的呢?这个就是因为脾对于湿的运化出现了问题。所有的湿都是聚集在体内,它并不能良好地顺利地到达到你的皮肤。所以这样就会造成你的皮肤干燥,而身体里边则是水液聚集很多。而脾的另外一种功能,在中医理论里叫做升清功能。我们把身体里面的气,分为清气和浊气,升清功能就是脾把我们身体里轻轻的,或者说清澈的这部分物质起到一个提升,或者说是往上运输的作用。这个功能对身体里边是比较关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身体里边的心、肺、头目等地方,属于阳气比较聚集的地方,必须是由清气来濡养的。所以脾气是会把这个几部分清气向上输送,来濡养这几部分的人体部位。那如果说这个清气不能顺利地被脾提升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说,我们很多人的脾对于这个升清作用失调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到下午的时候,临下班前,就会觉得人会很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有的时候甚至会腹胀,然后拉肚子......等这一类比较昏昏沉沉的表现。脾对于清气的这种升清作用的同时,他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它可以把我们身体里边的五脏六腑有一个提升,或者说是一个拽住的作用。那么如果我们很多人脾气不足或者中气下陷的时候,整个清气不能提升而是往下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比如说,脏器下垂的问题,像脱肛、胃下垂。这一类西医里的疾病,在我们中医里面讲就是因为脾的升清功能不足,中气不足而导致的。此外,脾的功能里还有一个大作用,就是脾对身体里边有统摄作用也叫补血作用。脾对于身体里边所有经脉里流的血液有一个固摄和统摄的作用。那固摄和统摄会产生什么样一个效果呢?它会防止我们身体出血,所以很多我们身体里边出血的疾病,都跟这个脾的统摄功能是有关系的。尤其是那种气虚的病人,一旦身体里边出现出血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脾对于血液的统摄功能失常,而造成脾不统血,而产生的出血。比如说很常见的大便出血、尿血,然后女性的一些月经的崩漏,出血量很大,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脾的统摄和固摄作用失调。再者,总的来讲还是因为我们的中气或者脾气虚弱而造成的。而胃,跟我们的脾刚好在很多功能上边是恰恰相反的。首先,我们的胃是一个收纳或者说是容纳和接收的功能。它就像我们身体的一个储存罐一样。把吃下去的食物来出储存在这个胃里边,进行一个初步的搅拌和腐熟的作用。胃把这些所吃的食物通过在胃里边的收纳或者说是搅拌腐熟之后,然后通过脾的配合,再把胃里边比较有营养的、清澈的这一部分,输送到我们人体的各个脏器去,而把那些的比较浑浊的脏的东西,进一步排到小肠里。所以胃在这个生理功能上刚好和脾是恰恰相反的。脾刚才我们说了它是一个提升,是一个升清的作用。而胃恰恰是一个通降的作用。所以一升一降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关键的。脾主升,胃主降。所以这一升一降,把清气往上升,把浊气往下降,身体就会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如果说,我们的脾胃功能出现失常,尤其是脾气不能升,而且胃气不能降,那这个时候就会造成我们整个中焦一块儿出现一个大的失调,那么在临床上就会出现,比如说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口臭,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脾胃的功能失调了。所以,在我们中医的基本概念里,脾胃经常会被捆绑在一起,因为它们两个都属土。脾是阴土,胃是阳土,它们是相互表里的一对脏器,一个主升一个主降。脾因为它是阴土,所以它喜欢燥,而不喜欢湿,因为它自己本身是在运化湿气的,它越燥越好。而胃恰恰相反,因为他是阳土,所以它本身里面就是比较燥热的,因为它要消化食物,所以它是喜欢润而不喜欢燥,他们两个的本性完全恰恰是相反的。正因为这样性质相反的一对兄弟,一升一降,一湿一燥,它们本性不同,而他们两个的生理功能恰恰是在完全铆合的状态,所以说在我们身体里边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对,就是肝胆。以后会讲,这两者也是一阴一阳在身体里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作用。)跟脾胃有关系的这种病名或者疾病,是比较多的。我们今天这个具体的疾病的话,我们可能不会单独列开了,后边我们只是单独会讲一些症型给大家做一个列举。比如说,中医里边内科学的常见病名,泄泻、胃痛、呃逆、呕吐、痰饮、便血、吐血等,很多疾病都跟这个脾胃是相关的,要一一细讲,时间是不够的,所以的话我们今天就是只是把它们单独一些症型分类,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刚才我们讲的主要就是脾胃之间的生理功能。脾胃这一对这个关系,就是一升一降。他们之间的功能失调、失常的话,对身体的水液代谢,包括血液的固摄,都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而这个脾胃的功能失调,有的时候会跟肝胆有关系。为什么很多脾胃病跟肝胆有关系呢?这个还要从我们这个中医的基本理论上来讲。因为肝胆这两个兄弟,他们也是一阴一阳,是属木。而木是长在这个土里边的。所以的话我们可以抽象的去想一个木头长在这个土里边,他们是相生相克的一个关系。木头越在土里生长,那么这个土质就越疏松,可以起到调畅土质,调节松软度的作用;而土的话,越肥沃那么木头就会生长得越好,越快。所以土器和木器就是肝胆脾胃这几个脏器之间的关系。平时的话,如果说配合得非常好的情况下,身体是会起到一个中间的一个良好的运转作用。而一旦出现比如说肝气郁结,很多人情绪不是很调畅,你这个木器完全被堵住了。那这个时候,如果说你的这个脾胃,刚好是一个虚弱状态的时候,那么就会造成这种胆胃不和或者是肝脾不和的一个状态。那就木和土之间的关系完全开始就不调和了。我们很多临床病人过来看脾胃病,一诊断,脉很弦,经常容易打嗝。大部分其实都是因为情绪不畅造成的,所以在很多疾病,脾胃病里,都跟这个情志或者肝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调畅情志对于脾胃病的愈合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把脾和胃单独分开来讲的话,他们各自都会有些什么样的常见的一些症型,或者说临床上一些常见的症状。我们来单独分开讲一下。首先我们来讲一讲脾的问题。把脾胃分开来讲,我们也是从中医的这个基本概念去分类。从虚和实两个方面来讲,首先是脾。脾的话,如果是虚,首先应该是我们大家很常见的脾阳虚。那么脾阳虚都有哪些表现呢?比如说我们的面色萎黄,中间中脘这一块会觉得经常冷,经常会口吐清水,然后食欲不振、腹胀(尤其是腹胀,在吃完饭之后变得更加厉害),喜欢喝热水,大便溏泄,然后四肢经常不温,气短,少气懒言(懒言就是懒得说话)。舌头伸出来是比较淡,舌苔比较白,这一类的话就属于这个脾阳虚。那脾阳虚是怎么样的一个原因造成的呢?大部分都是因为很多人长期地食用生冷寒凉、肥腻等阻碍脾气运化的食物或者是药物,时间长了之后就会造成脾阳损伤。比如说很多人经常喜欢喝这种冰镇饮料、冰镇啤酒;还有很多人便秘的时候喜欢喝一些番泻叶;上火了之后就喜欢吃三黄片。这个时间长了之后,肯定会对于这个脾是有损害的。那么针对这个脾阳虚,我们中成药里边,最经常对症的就是理中丸,不是附子理中丸,这个要搞清楚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的效果要更强一点,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脾阳虚的话我们吃理中丸就可以了,理中丸就是人参干姜甘草三味药。而脾的第二类虚症表现的是中气不足。中气不足,主要是表现在什么方面的?除了跟脾阳虚有一些共同特点,你比如说食欲不振,食欲减少,少气气短,懒人四肢乏力,肠鸣腹泻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脏器的下垂,比如说,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这一类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中气不足。那中气不足是什么样的原因呢?中气不足大部分都是因为先天体质本来就属于一个气虚或者体弱。而后天,因为长期地劳累过度,或者是一些大病初愈的患者,对气损伤比较大,容易出现中气不足。那么中成药最常见对症的药是补中益气丸。而脾的实症里,第一类就是痰湿。湿症的寒湿主要是表现在什么方面?首先是,嘴巴粘腻,这个胃比较闷,胃口不好。然后重点是体现在头和身体的一个重和困,大便的时候经常是溏湿和泄泻为主,舌苔是白腻状态,这大部分都是脾胃有寒湿,寒湿困脾。而这一类的这个寒湿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情况下,比如说,居住环境潮湿,或者经常会淋雨涉水的一个环境,然后过食生冷。然后本身湿气很重,但是平时又喜欢纯素食的一些人群。经常就会中焦产生寒湿困脾的一个状态。那么跟它所对应的中医方剂,是胃苓汤。那胃苓汤具体有什么成分的话,大家有兴趣,可去百度一下。我记得应该是有中成药,但是,一般现在很难买到。而与寒湿相对的正是湿热。湿热的话跟寒湿,它们有共同点。比如说胃部的一个胀闷的感觉,然后不思饮食。这是他们的共同点,那不同点什么呢?有湿热的病人经常会口苦、口渴,身体也是以困重为主,然后小便黄,大便也是溏的,有的时候眼睛还会发黄,皮肤发痒,舌苔基本上是以黄腻苔为主。针对脾胃湿热这一类的方剂,比较典型的比如说,五苓散、茵陈蒿汤这一类清热利湿都是可以的。相对应的中成药也是有的。但是如果是有湿热的话,最好的话还是要具体辩证一下,自己不要乱用药。有的时候的是与肝胆会联系在一起的,可能会牵扯到使用一些比如说,小柴胡,这一类的,或者说是半夏泻心汤这类比较复杂的中成药。在自己辨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应该是去咨询一下医生。第三类的话是脾的一个兼证。什么叫兼证?就是说他可能与其他脏器,同时存在不和或者是一个虚损状态,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经常听老中医或是中医看病的时候讲的这个脾肾阳虚。脾肾阳虚的这个典型表现,除了有脾阳虚的这些症状之外,她还会兼顾一些肾阳虚的表现,比如说腰膝酸冷、五更泻(五更泻的话,我们之前讲过,就是在早晨凌晨四五点钟,突然肚子很绞痛,然后马上就上厕所),大部分都是偏于脾肾阳虚,那么脾肾阳虚所对应的这个典型方就是附子理中丸。另外一类常见的兼证,是心脾两虚,这也是很常见的。心脾两虚,除了有脾气虚或者脾阳虚的症状之外的话,还会有心气虚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心慌、心悸、面色无华(就是面色比较没有血色),这一类的患者都是心脾两虚。心脾两虚患者最典型的表现可能更体现在心悸,然后心慌和失眠上,失眠是最常见的。这样的病人,我们临床上典型的对应方剂,成药是归脾丸或者人参归脾丸(这个在我们上次讲座讲失眠的时候,我详细讲过的)。下面我们讲胃,脾与胃相对应。胃也是分实症和虚症来讲。首先,是胃寒。畏寒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是以冷痛为主,一般轻的话是那种绵绵的痛,重度的话就是那种绞痛,像拧肠子那样痛,如果遇到凉的或者冷风,或者冷的东西它就会加剧,如果你是用热水,或者喝点热水,捂一捂的话,就会减轻,一般都是胃寒。而它的这个病因的话,跟脾阳虚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是由于脾胃的阳气不足,然后又吃了一些生冷的,或者不洁的饮食而造成的,一般发病是比较急骤的,类似于我们西医里这个急性的胃肠炎这一类的。此外的话,如果说是急性胃痛的话,吃一些附子理中丸也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的。那么第二类就是这个胃实热。胃实热跟胃寒刚好是恰恰相反,胃的感觉是灼痛的,痛的时候,胃里还会有一种灼烧感。同时会伴有反酸吐酸水的症状,喜欢喝冷的东西,容易饥饿,然后口臭,牙龈肿痛出血,舌苔很红,舌苔上面是干干的,缺乏津液。这一类的表现都是偏于胃热,或者是胃阴亏虚。胃热的来源,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喝酒吃辛辣,灼烧胃阴;另一方面,还会与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胆胃不和有关系。胃热的话,典型的方剂就是清胃散,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石膏和黄莲,这是两味清胃热最主要的药。胃也有虚症,主要体现在胃阴虚。胃阴虚主要体现在口干舌燥,口唇舌燥。有时候你会觉得很饿,但是又吃不下去东西,这听上去很矛盾,其实是存在的。然后经常容易干呕,大便干燥,舌红,舌质很红,经常是没有舌苔,少苔。然后摸脉,一般都是很细,脉跳得很快叫数脉,叫做细数脉这一类。这个胃阴亏虚的话,大部分其实还是因为火热灼伤而造成的,它其实跟我们刚才的这个胃热的这个病理基础是差不多的,也是因为你平时饮食不当,辛辣,或者说是这种刺激性食物吃太多而造成的。这个在我们中医里边的典型方剂,就是益胃汤,它里边都是以沙参,麦冬,这一类滋阴清热养胃为主的这一类的药物组成的。健康是一种习惯,养生无处不在;良好的习惯就能铸就健康的身体哦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jj/9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