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腹针的准确取穴与治疗的病情

2017-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腹针是通过针刺以神阙(肚脐)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调整气机,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发明人薄智云先生总结出,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了:“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调控系统”的理论依据。特效腹针专家郑怀玉老师的多年临床研究精华更具有独到之处。

腹部包括许多重要脏器,并分布着广泛的气血经脉,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针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疗效显著。

腹针的特点:

1、简便:只用20左右个穴位,易学易掌握。

2、无痛:不要针感,基本无痛。老少皆宜。

3、安全:在腹部浅层扎针,绝对安全舒适。

4、高效:腹针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稳定快速的优势,对各种病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尤其对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的确切疗效,很多学员会惊呼太神奇。

5、治疗范围: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对内科病如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头晕耳鸣,糖尿病,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眼底病,老年痴呆,痛风,四肢寒凉,手足不温,静脉曲张,带状疱疹,抑郁症,肥胖症,便秘,胃肠病患;外科病如颈椎病,颈肩痛,上下肢痛麻,腰间盘突出,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关节扭伤,网球肘,偏头痛等;妇男科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健忘,盗汗,潮热,男性性功能障碍,阳萎,肾虚精少等,儿科如脾胃失调过胖过瘦,小儿假性近视等;美容科如面部雀斑,黄褐斑,肝斑,痤疮,青春痘,红血丝,激素脸,肥胖,美化妊娠纹,手术刀口疤痕等,让广大爱美之人在对全身疾病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达到修复形体,减少皱纹,减肥减龄的效果,对于临床以做手法为主的按摩师也是个可以减轻体力劳动。

本课程讲授落藏理论在腹针的应用,相关疾病的特效穴位的应用及个人在多年临症中积累的望诊心得,通过望舌,望手,望脐,望腹,让学员当天就会诊病断病治病。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让学员进行动手操作,让没动过针的学员可当场学会扎针。

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1.1腹部分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1.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2)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水平线、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针排除人体因为胖瘦形成的个体差异而采取的取穴方法。1.3任脉的定位: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二种方法。观察毛孔的走向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为了大家便于记忆,特编腹针取穴歌诀如下:腹针取穴要认真,反复度量莫走神;上八下五旁开六,起止摸准尺端平。中庭曲骨需祥辩,更查任脉何处行;色素沉着毛孔定,毫厘不差要记清。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⑴中 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⑵下 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任脉的经穴主治: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相当于第七颈椎,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⑶水 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主治: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相当于第七胸椎,治疗相应部位疾病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主治: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⑸气 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主治: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相当于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疗第二、三腰椎的疾病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主治: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禁针⑺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主治: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相当于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疗第四、五腰椎的疾病⑻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主治: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相当于颈肩结合部,治疗相应部位⑼气旁定位:气海旁开5分主治: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相当于二、三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⑽气 穴定位:关元穴旁5分处主治: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相当于四、五腰椎旁,治疗相应部位⑾滑肉门定位: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主治: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相当于肩,治疗肩关节周围疾病⑿天 枢定位:脐正中旁开2寸处!主治: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⒀外 陵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处主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相当于髋,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⒁上风湿点定位: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主治:相当于肘,治疗肘关节周围疾病上风湿外点定位:滑肉门穴外1寸主治:相当于腕,治疗腕关节周围疾病⒃下风湿点定位:外陵穴下5分外5分主治:相当于膝,治疗膝关节的各种疾病;⒄下风湿下点定位: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主治:相当于踝,治疗踝关节的各种疾病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腹针的针刺手法.腹针进针时应首先避开毛孔、血管,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3.1进针的方法腹针进针时要求刺皮时要快,取穴要准。进针快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取穴准才能保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套管进针法:为了强化消毒观念,避免交叉感染,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针具或专人专具,采用套管进针法。套管进针法不仅卫生,定位准确,而且操作简单。可以缩短大家学习进针的时间。腹针与传统针灸的差异是进针时对取穴的准确性有更高的要求。3.2捻转的手法腹针的捻转手法与传统的手法不同,一般采用以下二种方法:①只捻转不提插②轻捻转慢提插,起针的方法腹针的起针方法与传统的针灸不同,在起针时按照进针的顺序以序起针。在起针时从原来针刺的深度缓慢捻转出针,不允许先向深刺然后起针的传统针灸习惯的操作手法。留针的时间腹针的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对于病程短和体质较差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稍微短些,对于病程长和体质较好的病人主张留针的时间相对长些。治疗的疗程为6次~10次之间,一般疾病6次一个疗程,脑血管病后遗症等慢性病10次一个疗程。治疗的第1~3次连续针灸每日1次,第3次后隔日针灸1次。在腹针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腹针要求“刺至病所”,因此,不可以把病人对针刺局部的主观感觉作为针刺深浅是否适度的客观指标,而是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针刺适度的客观标准,.腹针的操作规范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传在腹针疗法的全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必须按照腹针的要求进行操作。腹针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任何疗法都有相对的适应症,只要选择得法,任何疗法都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腹针的基本观点。因此,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学习非常重要。1.腹针的适应证: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的适应证。2.腹针的禁忌证: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并广泛转移、怀孕妇女大月份孕期均为禁忌证,对于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亦需谨慎处之。如肝脾肿大则需注意针刺两胁时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实质性脏器。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落枕1.1定义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1.3〔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2肩周炎2.1定义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2.3[辨证加减]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肱骨外上髁炎定义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上风湿点(浅)[辨证加减]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浅)。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4.1定义 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4.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

(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          外点(患)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上风湿外点(浅)4.3[辨证加减]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5颈椎病5.1定义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

5.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2)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滑肉门(3)针刺深浅: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5.3辨证加减: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6腰椎间盘突出6.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6.2〔腹针治疗〕(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2)针刺顺序:水分→气海→关元(3)针刺深浅:水分、气海、关元6.3[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8腰背痛81 定义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骨质增生、闪挫等因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为复杂。本证常见于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性、劳损性、肾虚性腰背痛叙述如下。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2)针刺顺序: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3)针刺深浅: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8.3辨证加减: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浅)、下风湿点(双、浅)。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慢性胃炎〔定义〕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辩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便秘:加天枢下(左侧、)虚寒型:加神阙温灸10 消化性溃疡.10.1〔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米克耳憩室.因这些溃疡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多发于青壮年。〔腹针治疗〕处方: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辩证加减:   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11.慢性肠炎11.1定义:   慢性肠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它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是复发的诱因。1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11.3辩证加减: 小腹胀痛:加大巨(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12胆囊炎12.1定义:   胆囊在肝脏下面胆囊窝内,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主要因胆结石梗阻、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史。

12.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上风湿点(右侧)。(2)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枢(双侧);7、上风湿点(右侧)。.12.3辩证加减:   急性胆囊炎加:大横(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13、上呼吸道感染〔定义〕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感冒。〔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3)针刺深浅:中脘(浅刺);下脘(浅刺);上风湿点(双侧)。13.3辩证加减   咽部疼痛加下脘下(浅刺)。   高热不退加气海、关元。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







































怎样根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jj/6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