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下垂 > 疾病讲解 > > 艾灸的补泻

艾灸的补泻

2017-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艾灸是传统中医常用的治疗及保健的方法,其以中医理论、经络腧穴为基础,通过临床辩证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临床上医师多将艾灸应于寒证和虚证的治疗,而忽略了其在热症和实证中的治疗。其实艾灸的治疗范围十分的广泛,不仅具有灸法热的作用,而且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

2.行气通络

3.升阳举陷

4.调节阴阳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

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灸法补泻操作

1.穴位补泻

治疗选用的腧穴不同,能收到不同的补泻疗效果。如气海穴为补气穴;肺俞穴为解表散寒穴,灸泻法则可达疏风解表,宣肺散寒的作用。温和灸百会,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

2.药物补泻

灸材即药物不同其补泻效果亦不同,施灸药物加入艾中(药艾)或是隔于艾下(隔物灸),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

3.手法补泻

补法,即点燃艾灸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作灸壮数较多,艾炷大,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为补法。

泻法,即点燃艾灸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艾炷小,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则谓开其穴而邪气可散为泻法。

1.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湖南省针灸推拿培训班、艾灸培训、湘西刘派小儿推拿培训、

想要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请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bjj/5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