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机关杨金生针灸治哪些病最适宜
2020-10-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1002/4705219.html
编者按
为进一步加强致公党机关队伍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全面促进致公党各项工作,按照致公党中央主席办公会部署,决定在致公党中央和各省级组织、中央直属组织机关中开展“书香机关”读书活动。本读书活动第一期推荐书目为《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该书是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任主编,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部分专家参与编写完成的。该书汇集了百余条涉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希望这本书能作为普及疾病知识的科普读物、寻医看病的就诊指南、健身防病的指导教练,使大家从中受益,成为健康中国人。今天我们推出由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撰写的科普文章《针灸治哪些病最适宜》。关于针灸的问题,在《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有详细的介绍。杨金生主任的这篇文章对针灸的来源、发展、优点、适应证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解读和科普。针灸治哪些病最适宜?
杨金生
一、什么是针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产生的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腧穴和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针灸的内容包括针灸理论、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相关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在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点压按揉等刺激来治疗疾病,这是针法的萌芽阶段。《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便是指灸术,其中还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隋唐时期,针灸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当时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针灸专科。北宋时,医官王惟一统一腧穴定位,考订腧穴主治,于公元年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颁行全国,次年又铸铜人模型,对针灸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后,针灸铜人不仅是针灸教学和考试的模型,而且是中医学和中华文化的“名片”。针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理论,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规律,创造性提出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治病的方法,如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气功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医疗手段,在中华民族的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针灸学科不断地吸取现代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内涵,逐渐形成了以毫针刺法和艾灸为主的一系列针灸治疗方法,如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腕踝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等。二、针灸适用范围
针灸已传播到世界上个国家或地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针灸治病是通过穴位刺激人体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而发挥调节作用。一般而言,针灸对功能失调性病症的治疗作用比器质性疾病效果好,对运动、感觉障碍及疼痛性病症效果优越。针灸适应证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行为障碍和皮肤病等,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等。早在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了43种疾病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出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国际会议,提出并确认了64种针灸适应证,并作如下论述:(1)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适应证有:戒酒、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面瘫、胆纹痛、支气管哮喘、心神经官能症、颈推病、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痛经、头痛、偏瘫或其他脑病后遗症、带状疙疹、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阳痰、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肩周炎(冻结肩)、手术后疼痛、经前期紧张症、神经根疼痛综合症、肾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和劳损、下领关节功能紊乱、紧张性头痛、戒烟、三叉神经痛、泌尿道结石。(2)有足够数量的病人为样本但无随机性对照试验的针灸适应证有: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胆道蛔虫症、慢性咽炎、胎位不正、小儿遗尿、网球肘、胆结石、肠道激惹综合症、梅尼埃病、肌筋膜炎、儿童近视、单纯性肥胖、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3)有反复的临床报道,效果较快或有一些试验依据的针灸适应证有:便秘、缺乳、泄泻、女性不孕、胃下垂、呢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年,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对我国针灸治疗病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实,针灸对16类种病症可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提出了针灸治疗的四级病谱。一级病谱是指可独立采用针灸治疗就能够获得治愈或临床治愈的疾病,如周围性面瘫和癔病等,对这类疾病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足以对发病的本质环节进行良性干预。二级病谱是指可通过针灸治疗对主要症状和体征产生较好作用的疾病,但难以对疾病的关键环节给予完全消除,或者疾病发病环节复杂,针灸仅对主要环节之一具有确切的治疗意义,有结合其它治疗方法的必要性。例如轻中度的胃下垂必须配合戴胃托带和腹肌锻炼,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血液流变性、动力学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刺在改善脑供血及肢体功能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但患者的自身锻炼对康复的作用也很大,血压和血糖问题还必须依靠药物解决。三级病谱是指通过针灸治疗缺乏本质疗效的疾病,而只能对疾病派生的部分症状直到缓解作用,如萎缩性胃炎和急性阑尾炎等。四级病谱是指疗效不确切,或已有新的高效治疗手段而很少再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前者如各种癌症、肺结核、淋病,后者如疟疾等。针灸具有悠久历史的针刺法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它是通过激发人体的自我调整机能和自我康复能力来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但是,由于人体自我康复、调整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病种、不同时期针刺的疗效是不同的。因此,严密筛选针灸治疗病种及不同病种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期是新世纪针灸学临床研究的首要任务。另外,针灸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保健,也就是中医讲的“治未病”。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保健针或灸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神阙、气海、关元、膏肓、中脘、大椎、肾俞、脾俞等。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治疗和预防;第二,疗效迅速显著,具有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简便易行,费用较低,副作用少或无,并可以协同它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都是针灸深受民众欢迎并且沿用不衰的原因。(来源:“中国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