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下垂 > 症状概述 > > 看完本文,会刮痧

看完本文,会刮痧

2021-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常刮头,气血流,祛病强身延年寿。治偏瘫,防中风,醒脑开窍智慧增。常刮脸,血脉通,祛斑养颜又美容。治面瘫,防感冒,五官疾病有疗效。刮颈肩,颈脉通,消除疲劳好轻松。颈椎病,肩周炎,退热止咳镇咽痛。刮上肢,调阴阳,阴平阳秘才健康。防手麻,消肿痛,强心理肺身无恙。刮腰背,阳脉能,脏腑疾病影无踪。刮脊柱,督脉通,增强体质免疫增。刮胸腹,阴经痛,调理脏腑气血兴。脏腑病,乳腺病,化脂减肥有奇功。刮下肢,壮筋骨,消除疾患血脉通。足不麻,腰不痛,关节滑活行如风。刮全身,经络通,铲除病根正气充。增免疫,阴阳平,健康幸福乐融融。

很多人畏惧刮痧,觉得那是损伤皮肤的一种疗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原由就是您只是凭着视觉的经验,拒绝实际的体会,只凭感观的成见。当您真正找个懂刮痧技巧的人来操作。您当时就会接纳这种方法,并且连呼吸都会畅快起来。

记得十年前曾给一个骨折后右下肢疼痛的老大爷刮过痧,从环跳一直刮到阳临泉,刮出一串串紫葡萄般的瘀血,当即就不疼了。第二天他儿子给我送来一个红包,说当晚老人家总算睡了一个安稳觉。红包是断定不能收的,也是不允许的。其实,就是把刮痧算到民间土法当中,它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医疗价值。拿颈椎病这个极普遍但是很难治愈的疾病来说,用刮痧法,真是手到病除。我本人每天都要埋头在计算机前工作,每晚临睡前是一定要沐浴后刮刮两侧颈项的。

有些人心存顾虑,刮痧会不会有什么负作用呀?的确,有些人是不适合刮痧的:▲心功能低下的人,很容易晕刮,尤其是坐着刮时,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心慌、头晕、恶心的症状。还有气血很虚弱的重病人不要刮,白白耗费他的气血,这样的人,刮出的瘀血不会被带走,出来的痧很久都下不去。▲皮肤病的人也先别刮,因为您不知皮肤病的来龙去脉,有时反而会把内毒引出来但却排泻不掉。▲孕妇不要刮,安全第一。▲癌症病人也不建议刮,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但专业人事应该是没问题的,我就给几个癌症病人刮过,当即就可解决需要立即缓解的问题,比如尿闭和便秘。▲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来说,刮痧是双刃剑,特效和危险并存,没搞清病因也别刮。▲六岁以下的小孩可用捏脊替代。▲血压很高的人应选准穴位刮,一般人也别刮,尽管刮痧对于高血压有特效。但是如果不能确保安全,还是回避风险吧。总之,刮痧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心脏是很好的锻炼,作为防病来用,安全有效。刮痧疗效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一、预防保健作用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健康人常做刮痧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二、治疗作用1、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2、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3、舒筋通络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4、信息调整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5、行气活血气血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前些天看了张秀勤面部美容刮痧的视频,按她的方法自己也刮了下,发觉脸上有很多沙点,结节,特别是有痘印,经常长痘痘的地方,下巴线这些地方,可惜视频中并没有详细解说整个脸怎么刮,所以自己上网找了些资料整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哈~

面部刮痧手法以轻盈为主,按经络循行,对重点穴位可稍稍施力,要求整体效应。1、基本手法:点:用鱼形刮痧板的鱼吻部或鱼尾部在穴位上轻轻用力向下点压。2、扭:用鱼形刮痧板的鱼吻部进行螺旋式点扭穴位,顺向或反向扭动。3、刮:用鱼形刮痧板鱼腹的头部棱面,沿经络轻盈刮拭。4、点叩:用鱼形刮痧板的尾部点叩面部的七条经络线。5、按:用鱼形刮痧板头部的平面在穴位用力缓缓向下按压。6、揉:用鱼形刮痧板头部平面在穴位或经络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7、托:用鱼形刮痧板的头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8、放气:用鱼型刮痧板头部的平面,按揉后拖至同一条经络线上的下一个穴位上松板放气。9、摩游:用鱼形刮痧板的鱼腹棱面在穴位或经络进行轻、柔、慢的游游弋滑动。

1、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2、地仓—颧髎—听会—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3、人中—巨髎—听宫—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4、迎香—四白—上关—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5、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髎—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6、印堂—攒竹—鱼腰(或阳白)—丝竹空—瞳子髎—太阳(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7、神庭—头维—曲鬓—凤池—耳轮廓(每个穴位连续点按3-4次)1、承浆经别:任脉。定位:颊唇沟的中点。主治:牙齿肿痛、口歪,对月经前后突然增多的暗疮有效,可治疗热气疮、唇风.2.大迎定位:下颁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主治:牙痛、口歪、口臭、暗疮、睡眠癖牙症等。3.颊车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下领角前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牙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牙痛、暗疮、口臭、腮腺炎.还可消除面部皱纹及瘦脸.4.下关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颧弓下缘,下领骨a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C7即闭;,主治:耳聋、耳鸣、牙痛、下领关节炎、暗疮、旋耳疮、雀斑、黄褐斑、面部皱纹等.5.地仓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口角旁0.4寸,巨移穴直下取之。主治:口歪、流口水、口周皮炎、唇风、单纯疤疹,面肌下垂、口周皱纹等。6.颧骼经别:手太阳小肠经。定位:目外毗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瞬动,颊肿,暗疮,换肤后遗症,红血丝、黄褐斑等。7.听会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领骨裸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主治:耳鸣、耳聋、下领关节炎,改变面上不正常之肤色,耳部湿疹、祛除面部灰暗、黑斑等。8.人中经别:督脉。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主治:口眼歪斜、昏迷、腰痛、对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连带作用,有利于消除皱纹,可消除口臭,对单纯疮疹、唇炎有效.、9.巨修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主治:口眼歪斜,牙痛,热气疮,唇风、暗疮,眼睑瞬动等,10‘听宫经别:手太阳小肠经。定位:耳屏前,下领骨裸状突的后缘,张日呈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牙痛、暗疮、湿疹、可改善不正常之面色,令粗糙皮肤细腻11.迎香经别:手阳明大肠经。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主治:面部湿疹、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暗疮、单纯疤疹、唇炎、耳聋、耳鸣等.‘12.四白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主治:眼睑瞬动、暗疮、黄褐斑、雀斑、月经疹、脂溢性皮炎等。13.上关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的上缘。主治:牙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消除鱼尾纹、黄褐斑、改善皮肤粗糙。14.睛明经别:足太阳膀胧经。定位:目内毗旁0.I寸。主治:近视眼、针眼、迎风流泪、黑眼圈、眼袋、眼睑瞬动等。I5‘承泣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目正视、瞳孔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瞬动、口眼歪斜、眼袋、黑眼圈、黄褐斑、迎风流泪等。16.球后经别:经外奇穴。定位: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主治:近视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眼袋、黑眼圈等。17.瞳子骼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目外毗旁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主治:近视、斜视、目赤肿痛、鱼尾纹、黑眼圈、眼袋、腰痛。18.攒竹经别:足太阳膀胧经。定位:眉头凹陷中。主治:眼袋、黑眼圈、皱纹、眼睑瞬动,眼部疲劳等。I9.鱼腰经别:经外奇穴。定位:眉毛的中心。主治: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额部皱纹,暗疮、色斑等。20.丝竹空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眉梢处的凹陷中。主治:眼睑瞬动,目赤肿痛、眉毛脱落,鱼尾纹、额部皱纹。21.阳白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寸。主治:口眼歪斜、额部皱纹、目赤肿痛、眼睑下垂、黄褐斑。22太阳经别:经外奇穴。定位: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主治:目赤肿痛、鱼尾纹、黄褐斑、暗疮、扁平优等。23.神庭经别:督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晕、失眠、慢性鼻炎、脂溢性脱发、川字皱纹等。24.印堂经别:经外奇穴。定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主治:消除皱纹,慢性鼻炎、失眠、酒渣鼻等。25.头维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主治:眼睑瞬动、脂溢性脱发、毛囊炎、额部色斑、少年白发等。26.曲鬓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耳前鬓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主治:偏头痛、牙痛、面部皮肤粗糙、鱼尾纹、面色晦暗等。27.璐风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聋、耳鸣、颊肿、偏头痛、旋耳疮、脂溢性脱发等。28.风池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主治:头晕耳鸣,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肝郁型黄褐斑.面色萎黄等。29.百会经别:督脉。手足袄阳经。督脉之会。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主治:失眠多梦,胃下垂,子宫下垂,脂滋性脱发,面色萎黄.眼睑下垂。30.廉泉经别:任脉。定位: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主治:舌强不语,流涎,对消除双下巴有效;31.角孙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耳尖处的发际。主治:牙酿肿痛、视物不明,眼晴疲劳、颊肿、耳鸣。32.痪脉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乳突中尖,当翁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主治:偏头痛、耳聋、耳鸣、耳部湿疹。33.完骨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主治:头痛、齿痛、口歪、座疮及面部湿疹。34.承灵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正营穴后1.5寸。主治:头痛、眩晕、日痛、眼胞浮肿、眼睑下垂。35,本神经别: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督脉旁开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连接点处。主治:头痛、目眩、眼睑下垂、前额脱发。36.脑空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风池穴直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少年白发。37.上星经别:督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I寸。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妞、前额脱发、面目无光。38.脑户经别:督脉。定位:风府穴直上1.5寸。主治:头晕、项强、失音、失眠多梦、面色无华。39.风府经别:督脉。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项强、咽喉肿痛。40.哑门经别:督脉。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暴暗、舌强不语。41.曲差经别:足太阳膀胧经。定位:督脉旁开1.5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1/3与2/3连接点取之。主治:头痛、鼻塞、目视不明、眼睑下垂等。42.通天经别:足太阳膀胧经。定位:承光穴后1.5寸。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眼睛疲劳、黑眼圈、鱼尾纹。43.玉枕经别:足太阳膀肤经。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主治:日痛、鼻寨、皮肤过敏症、毛发枯萎。对面部刮痧有兴趣的同学还是挺多的,现在对部份同学的疑问补充些内容。面部刮痧的功效:坚持面部保健刮痧,可以延缓面部皮肤细胞老化,使皮肤润泽细腻,消斑除皱。还可防治面部多种皮肤病,并能间接调整脏腑功能。作用与机理:人体面部有8条经脉循行,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督二脉。经常刮拭面部,刺激上述经络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行气活血。刮拭面部皮肤,直接刺激表皮神经末梢,增强其传导功能,改善皮肤微循环,使其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素的补充,细胞活化,真皮中的弹性细胞、纤维细胞再生能力增强,则肌肉丰满而有弹性,皮肤滋润、皱纹减少,达到养颜美容之效。慎用症与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注意事项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2、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4、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一般约3小时左右即可洗浴。5、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刮痧拔罐增强免疫力

一、头部百会穴(只能刮痧,用刮痧手法的点法、按法、颤法)注:科学实验证实,百会穴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艾灸‘百会’能使家兔的血清总补体含量、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液白细胞总数等指标明显提高。二、颈椎大椎穴(刮痧拔罐均可,手法主要用刮法和留罐)注:科学实验证实,刺激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针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补体效价,单针大椎穴可使白细胞增加。艾灸或电针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增强,吞噬能力最高可达56.8%。三、胸部整个胸部(刮痧拔罐均可,用刮痧板厚边按胸部刮痧方法用刮法之补刮进行并在下面穴位进行闪罐)刮拭胸部重点是任脉周围,从天突经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到中庭,从上向下刮拭可刺激胸腺,胸腺为锥体形,由不对称的左、右两叶组成。胸腺大部位于上纵隔的腹侧部分,小部向下伸入前纵隔。一部在胸腔,一部在颈部。在胸腔的部分位于胸骨与心包之间。位于颈部的部分,则在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之后,气管的前方及两侧,其上端有时可高达甲状腺的下缘。注: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内分泌功能。胸腺培养各种T细胞,它在细胞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产生激素样物质,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四、腹部中脘(刮痧拔罐均可)注:科学实验表明,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如以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隔日灸“中脘“1次,共3次,分别测定肝、脾、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发现,艾灸组比对照组的吞噬细胞活性均有一定增强。但以肝、腹腔的吞噬细胞活性最为显著(P<0.05)。五、背部肾俞(刮痧拔罐均可)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肾俞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如针刺‘足三里’、‘肾俞’一次,可见家兔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六、上肢部合谷(刮痧拔罐均可)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合谷对免疫系统有调整作用,以合谷或足三里为主,据对70例患者电针前后所做活状、非活性玫瑰花和淋巴细胞转化三项试验结果表明,针前细胞免疫偏低或一般水平患者多趋提高,三项试验的提高均值为12.7~13.0(P<0.01)。七、下肢部足三里(刮痧拔罐均可)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足三里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有报道用绵蓝细胞致敏的家兔,针刺‘足三里’,可延长血中抗体维持时间。针刺‘足三里’对肉芽囊肿的观察,针刺有抑制病灶通渗性、减少炎性渗透出液作用;还可抑制炎性白细胞的游出。八、下肢部三阴交(刮痧拔罐均可)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三阴交’可使动物淋巴细胞和淋巴量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针后较针前有显著增加。使用的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1~2天,可能轻度疼痛、发

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调理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在穴位处刮痧适用于腹痛、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刮痧小贴士针对家庭刮痧,专家提供了一些小常识给市民掌握:1.任何病症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适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之情况采取补泻手法。3.妇女妊娠、经期,腹、腰、骶部位禁刮。4.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5.皮肤有感染疮疖、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6.下肢静脉曲张,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8.尽量避风,防止空调、电风扇、对流风吹刮痧部位。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穿着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11.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临近组织,然后再进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调节免疫的方法。12.怕疼的人采用无痛刮痧法进行刮痧,或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14.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15.根除顽疾,除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zgs/11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