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件事劝你最好别碰,不然害了自己

2021-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每天吃了个饱饭后,老爸老妈第一时间会做什么事情呢?吃个水果?喝口茶?出门散个步?小棉袄不得不告诉你,有些事情饭后不能立即进行~看看这些饭后禁忌你中招了吗?01

饭后松一松裤腰带

每次吃饱饭后,很多人喜欢放松皮带扣或松松裤腰,让自己的肚子舒服一点,但这一动作却对身体极为不利!饭后要松裤腰带的人,基本都是处于吃得过饱的状态。此时,突然松开裤腰带,腹腔内压力很可能突然下降,导致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消化器官和韧带的负荷增大,从而加剧了肠子蠕动或者产生紊乱。既影响食物消化,还易使人腹胀、腹痛、呕吐,甚至发生肠扭转、肠梗阻、胃下垂等疾病。02

饭后躺、坐、站、走,哪个好?

有人认为饭后不宜躺着、坐着,会长胖;有人则觉得饭后不宜站着,会胃下垂;还有人则认为不宜走路,会导致胃痛甚至阑尾炎……但躺着、坐着、站着、走着,总得选一个吧,怎么选呢?首先,躺着是最不可取的——吃完饭,若是马上就躺下,会使肠胃的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就无法充分消化,容易堆积在肠道内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对于本身就严重消化不良、身体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造成胃反酸、胃食管反流,严重者还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坐着,对于患有胃下垂的人,亦或是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高龄老人来说,其实是不错的选择——适当的休息,能减少肠胃不适,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且饭后坐着并不是导致肥胖的原因,饮食不控制,久坐、不爱动才是肥胖的“元凶”。饭后站着,是很适合大众的方式,尤其是对长期坐着工作或学习的人而言,更利于消化。而走路散步,则建议在饭后半小时。若立即长时间走路,会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至于想要做跑步、骑车等低强度运动的,则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进行。03

饭后喝茶、吃水果、喝酸奶,助消化?

茶叶中含有单宁,容易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和铁元素相互形成化学反应,产生不容易分解的沉淀物。因此,如果长期在饭后喝茶,特别是浓茶,容易加重肠胃负担,不仅会影响肠胃的吸收能力,还会增加缺铁性贫血和蛋白质缺乏病风险。很多人茶余饭后总喜欢来点水果,但胃里的食物还没有消化,又吃水果,反而延长了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增加胃肠道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胃胀等症状,有时还会导致便秘。同样的,饭后喝酸奶相当于额外增加食物摄入,也会加重的胃肠道的工作量,而且酸奶中含有的是益生菌,并不是消化酶,更多的是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而非消化食物。04

饭后洗个澡?马上开车?

饱食后立即洗澡,体表的血流量会增加,而胃肠道的血流量会相应减少,容易造成消化液分泌减少,削弱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还容易在冷水或者热水的刺激下,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饭后由于消化的需要,血液大多集中到了胃部,大脑处于暂时缺血的状态,这时开车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增加车祸风险。因此,饭后1小时再开车更安全。05

饭后马上刷个牙,牙齿更健康?

有些人为了防止食物残渣长时间留在口腔,吃完饭后会马上刷牙,认为这样有利于牙齿健康。但其实并不是这样。食物的酸性和进食后食物残渣发酵产生的酸会使牙釉质软化,甚至与牙齿轴层中的钙、磷分子发生反应,将钙、磷分离出来,牙齿会变得软而脆,珐琅质晶体变得松弛!而马上刷牙会造成牙齿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并不建议。并且,过于频繁的刷牙,还可能会致使机体的牙釉质变得越来越薄,使得牙齿变得更为敏感。饭后更建议用温水漱口,想刷牙的,至少等半小时过后,不过每天刷牙次数在2-3次即可,不宜过多。06

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

很多吸烟的人都有饭后吸烟的习惯,而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更大!饭后胃肠蠕动频繁,血液循环增加,此时吸烟会增加肺部组织对烟雾的吸收,使尼古丁、烟碱等有害物质更多地进入体内,直接损伤呼吸道和肺脏。此外,烟还会促进胆汁分泌,易诱发胆汁性胃炎;也会使胰蛋白酶的分泌受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引起胃肠道疾病。

饭后来套“长寿操”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而饭后半小时,轻轻的揉腹,对于养护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很好的帮助。1、按揉心下双手指尖交叠放在心窝下方,顺时针按21下,逆时针按21下。2、按中侧回两手中指相对,由心窝开始从中心顺揉而下,且揉且走,到耻骨处分开,分两侧顺着锁骨中线向上按返回到心窝下,记为1次,这个动作做21次。3、指推三线拇指相对,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推至耻骨处21次。4、团揉脐周两手相叠,按揉肚脐周围,顺时针21下,逆时针21下。老爸老妈饭后可以常做这套“长寿操”哦!除此之外,还可以听一些柔和轻快的音乐,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星标一下,不要错过我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就点点他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zgs/11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