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2020-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6月5日是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指谷黍作物的播种。对江淮地区而言,芒种时节,乃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真可谓“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但芒种时节,往往又是江淮地区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时候,常言道“春争日,夏争时”,就是提醒人们在这时更应注意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不要让成熟的粮食受损失。
除了生活方面,我们在健康方面更要注意合理安排,不让身体因亏虚而造成损伤。
在特定时令节气进行温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致宜”的防治思想。
芒种,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天气湿热,人容易沾染暑热、精神困乏,此间饮食应该以“祛湿利水,润燥清淡”为宜;精神要放松,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这个时节艾灸会有什么好处呢?
温经散寒
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胃寒、腹泻等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回阳固脱
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灸法对本类症也有很好疗效,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脱垂、大气下陷等。公众平台传艾微课。
化瘀散结
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结,疏通经络的作用。
预防保健
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提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对寻常百姓来说,艾灸操作简单、功效明显,适合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方式。
二十四节气芒种取穴:
⑴督脉:大椎、心俞、脾俞、命门、涌泉穴;
⑵任脉:神阙、关元、劳宫、足三里。
大椎穴:
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之功效,灸只能调肺、甲状泉及免疫功能,对血液循环、白细胞也有调整作用。艾灸大椎穴能治疗感冒、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疾病、肩背痛、头痛、中暑、湿疹、血液病等疾病,对肺气肿、哮喘、体内寄生虫、扁桃体炎、尿毒症等病也有疗效。所以,大椎穴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清热解表;二是补虚治劳。
心俞穴:
艾灸该穴位具有散发心室之热、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的作用。具有调理健忘、失眠、咳嗽、心痛、吐血、胸痛、惊悸、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等症状的功效。
命门穴:
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
神阙穴:
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下元、通经活络、敛汗固表、养生延年。肚脐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肚脐艾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紧致肌肤,补脾益气的作用。
关元穴:
人体在夏季气血相对旺盛、阳气相对充足,因此,平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等阳虚病症的人,最适合在夏天艾灸关元穴来培补阳气,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为平安度过秋冬两季做准备。
古书上说:艾灸关元千壮,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
通过艾灸对关元穴的刺激的同时,还能将艾灸的热传入小腹,以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调节全身气机,完成自身的自我调节。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