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红利被取消,贫困户不愿脱贫怎么办
2024/8/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王三平家是我们村里的一户贫困户,一家3口人,每个月都按时领取共计的低保金。养老保险费、农村合作医疗费都是村里帮交的,村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到年底还发给元的分红,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的慰问物品和钱。这些红利,王三平家并不付出任何劳动,真正的不劳而获。
今年上级计划,我们村要摘除贫困村的帽子,退出贫困村行业。所有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都要参加村里的合作社种值食用菌,都要到合作社务工,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增加收入,致富脱贫。
来帮扶的干部去王三平家做发展产业和就业脱贫的思想动员工作,王三平一会说有肩周炎、一会说胃下垂,反正就是不愿脱贫。干部真拿他家没办法。
村里和王三平走得近的人悄悄告诉村干部:脱贫了就一样好处都没有了,王三平家担已经享受的“红利”会被取消,因此死活不愿脱贫。
1、扶贫干部的无奈。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的“啃硬骨头、攻硬堡垒”的关键时期。很多在村组脱贫攻坚一线的包保干部说:苦不怕、累不怕,最怕贫困户“不怕穷、穷不怕”。
贫困户自身不想致富、不愿脱贫。少数贫困户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习惯于等靠要,他们不怕穷、穷不怕,就怕脱贫了现在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被取消,就担心脱贫了“伸手衣来、张口饭来”的“好日子”不再有。这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是广大在村组一线扶贫包保干部最头疼、最无奈的事情。
那么,这类“懒汉”型贫困户要不要扶,应该怎么扶?
2.“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懒汉”型贫困户不仅要扶,而且要扶好。
小康社会,一户不能少;脱贫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很多村民都认为,大多数贫困户都脱贫了,剩余少数“懒汉”不脱贫没关系,不会影响上级对我们的脱贫评估验收。
驻我们村扶贫的干部解释:这是一种应付心态和过关思想。我们抓扶贫工作,不是为了“过关”,不是为了“迎检”,而是要真正让广大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通过我们的帮扶,日子真正好过起来。
“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对“懒汉”型贫困户,不仅要扶、要真扶贫,而且要扶好、让他们真脱贫。
3.对“懒汉”型贫困户该怎么扶贫?
“伸手等衣来、张口等饭来”。这类贫困户致贫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长期养成了懒惰的习性和习惯。我和单位的同事一道去他包保的贫困户家,我们一下车,70岁的男户主一看到我们来,立即跑过来,打开我们的车门看车上拉有送给他的东西没有,一看没有东西,就理都不理我们。我们动员他叫他35岁还没有成家的儿子参加村里开发的环保员公益性岗位,只是出点力气打扫卫生,每月可以得元的工资。他死活不同意,他说当环保员有收入了,他家的“低保工资”就会被取消了。对此,我们很震惊、也很无奈。
扶贫先要扶志,扶贫要加强教育引导,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要耐心教育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解决“物质上的贫困”,必须首先解决“思想和意识”上的贫困。“走的人不抬脚,推的人累脱气”。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讲政策,讲贫困弊端,讲身边的勤劳致富案例,讲本村的脱贫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知道“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贫困可羞耻”的道理,树立“通过勤劳就能改变贫穷”的意识,坚定“发展生产就能过上好日”的信心。“内因”起作用了,“外因”就能更好发挥作用了;走路的愿抬脚了,帮忙的就好办了。
二要坚持督促鼓励,变“被动应付”为“养成习惯”。“懒汉”,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可能靠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变。同事包保的“懒汉”,住房杂物乱堆乱放,十分脏乱。早期同事去一次督促整理一次,下一次去又脏乱依旧。后来同事没办法,只好天天去,天天监督,并经常表扬鼓励,经过半年的坚持,贫困户逐渐养成了整理环境卫生的习惯。现在两个星期不去,他家也不脏不乱了。通过项目扶持他家种植食用菌、养猪,他也自己愿意并主动参加了。
三要加大扶贫力度,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解决了思想的问题,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是开了个好头,扶贫工作还远未结束,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帮助争取资金改善贫困户水、电、路、住房等基本的生产生活环境,落实好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惠农补贴等基本政策保障,实施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走好脱贫路、过上好日子。
我们村要按计划在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发展动力不足”贫困户的脱贫,是一块必须啃下的“难啃的硬骨头”,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攻的“硬堡垒”,因此,更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支持和参与、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贫困群众拿着干部送来的衣物干部群众召开院坝会共商脱贫办法干部走访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