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粉碎机流言控血糖不能餐后马上

2021-4-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流言:控血糖不能餐后马上活动

控血糖,应该餐前空腹运动更好,餐后半小时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于消化,否则有害肠胃。

真相解读:

有说法称,想控血糖,餐前空腹运动更好,餐后半小时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于消化。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餐后活动可以通过肌肉对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有利于降低血脂、防肥。

在血糖研究当中,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进餐时间的。所谓“餐后30分钟”,就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的30分钟。餐后血糖峰值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之间。这个高峰时段是最需要胰岛素大量分泌,最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肥肉),最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生成的。

所以,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就是把这个餐后血糖高峰削平一些。这个高峰小了,后期的餐前低血糖风险也会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减小,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会下降。

多数人一餐饭的进餐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如果30分钟吃完,那么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经到来了。如果再坐着休息30分钟,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经过去了。此后再运动,也没法降低这个高峰。

所以,想控血糖,应该餐后及时运动,在第一口进食的30分钟之内开始轻松的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餐后马上活动,会不会有害胃肠,造成盲肠炎?

这里的“餐后活动”指的是一些轻松的活动,并非跑跳等剧烈运动。比如,洗碗、擦桌子、散步等,这类活动不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也没有引起盲肠炎之类疾病的风险。除非是身体高度虚弱或者有比较严重的胃下垂之类的问题,吃饱之后应躺下或坐会儿。

对大多数人而言,餐后轻松活动一下,不仅不影响消化,反而会感觉胃肠很舒服。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证明,餐后立刻散步要比其他时间的活动更利于血糖控制。

年的一项交叉对照研究曾让受试者餐后立刻去散步30分钟,同时在其他时间也去散步,然后对比两种做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餐后散步对降低餐后血糖反应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时间散步。其中晚餐后散步的效果最明显,和餐后不散步相比,可以把餐后血糖曲线面积降低22%[1]。

这个结果也不奇怪,因为晚餐时人体处理血糖的能力本来就比早餐时低一些,而且,晚餐后人们也最容易看手机、追剧、上网,坐在沙发上不想动。

年的一项交叉对照研究把50名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早起之后走30分钟,但三餐之后坐着不动;另一组餐前不走路,一日三餐之后,都立刻走动10分钟。30天之后,两组的做法互换。

结果,餐后走动仅仅15天,就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和早起走路的做法相比,三餐之后马上站起来走路的方式获得了更大的控血糖效果[2]。

年发表的一篇研究综述总结了11项相关研究,发现餐后运动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面积,幅度从2.4%到26.6%不等,而一日中的高血糖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降低幅度从11.9%到65%不等。无论是走路还是阻抗运动均有效果,但以45分钟以上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佳[4]。

可见研究结果都证明餐后运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联系我们网信迁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zlff/11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