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要三分治,七分养,这五个护ldquo
2021-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俗话说:十人九胃。人体的胃部因为能够消化吸收食物而有包容万物的特性,但是胃部又极其娇弱。
容易引起胃病反复的原因包括:喜欢吃刺激性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服用对胃有损伤的药物等。那么我们的中医又是如何分析胃病这一病症?是否可以通过传统中医的手段调理胃部?
中医的角度看胃病
牢记虚实要分清
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互为表里且属于人体的后天之本,而且脾胃也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所以脾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采用中医治疗胃病,则和西医治疗胃病不同,中医将胃部的病变主要分为实证和虚症两种。而西医则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如果患者的胃病采用中医治疗需要辨证分型
实证患者病情较急,症状比较重,但预后较好,病情不容易反复。虚证患者病程一般较长,虽然临床症状不一定很严重,但病情较容易反复,很多“老胃病”就属于虚证的情况。
当症状表现为精神疲惫、胃口不佳、气短、大便溏稀、四肢冰冷、饮食生冷之后容易出现胃痛反复或腹泻的症状,这些表现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脾气虚或脾阳虚的症状。
俗话说得好“胃要三分治,七分养”,胃病的保养很重要,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护“胃”大穴。
1
补虚祛寒——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是四总穴之一,也是全身强壮穴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等功能。脾胃虚寒的病人,长期对该穴进行艾灸,有明显的补虚祛寒作用。
对胃痉挛、胃炎、胃下垂、打嗝、恶心、厌食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对艾的气味过敏,或寒象不严重者,按摩足三里也有类似的效果。
2
护胃三剑客——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
补脾治胃病,可以艾灸上、中、下脘三个穴位,他们被称为“护胃三剑客”,并且这个三个穴位中,中脘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具有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补脾气、健中和肠的功效。
对缓解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补脾治胃病、胃痛必灸的穴位!
3
急性胃痛的福音——梁丘穴
梁丘穴位于膝关节上方,在两筋之间,屈膝取穴。胃痉挛的剧痛也好,普通的胃痛也好,按摩梁丘穴可以起到镇痛、消炎的作用。也可用艾条温灸梁丘穴,以温煦脾阳,使脾胃气机调畅,清浊分明。
对于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辛辣食物引发的急性胃痛、疼痛部位靠心窝,伴随打嗝胀气、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
以上五个穴位虽然简单,但非常实用,如果能坚持,不但能有效避免胃病的复发,还能增强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