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怎么办这几招健脾益胃助消化,可以
2020-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宝宝由于身体还在发育,脾胃功能也不完善,而宝宝本身喜欢贪食,吃多了东西消化不良,积攒在胃里,宝宝便会出现食欲减退,脸局部变红,舌苔变厚,睡眠不踏实,大便臭秽、异常等症状,这便是中医常说的积食。
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各个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完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中医说肺为娇脏,居于华盖,最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而发病,其实从儿科来说,除了肺为娇脏以外,脾胃这个脏腑也“不甘示弱”,常常因为主人不爱惜它,得不到重视,功能上就会表现出“罢工”,积食就是其中一个表现,也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
其实对于积食这个病症,在家如果能做好这五医院的次数。
捏脊
捏脊作为儿科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强身健体,健脾益胃,消食导滞的功效。家长给孩子操作时可用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作对称性着力,夹持住孩子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从尾骶骨处开始,推移至颈后枕部为一遍。一般频率为一周三到四次,一次操作3—5min为宜。捏脊作用的部位为小儿背部,而背部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过的地方,有诸多的穴位分布着,捏脊可以刺激到这些背部腧穴,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现代医学则认为,捏脊可以刺激局部皮肤,使得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背部接受良性刺激,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体内吞噬细胞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驱除外邪。
针刺四缝穴
四缝穴是治疗小儿食积的经验要穴,定位为小儿手指上,从食指到小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有四穴。主要操作方法为家长可以拿一寸的针灸针或者家里的绣花针常规消毒后针刺这八穴,主要为点刺,进针后破皮即可出针,不用太深,每针后宜挤出透明浅黄色,有粘性的液体,以尽为度,如果挤出血液则不用挤尽。这个方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症的临床疗效特别好。
健康规律饮食
当孩子习惯性的出现积食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这是孩子的脾胃在敲警钟了,它在告诉我们它病了,如果不及时改善,会从积食慢慢发展为厌食,最后可能会导致小儿疳积。因此健康规律的饮食十分重要,要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贪凉阴冷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线”的情况出现。
每日合理运动
“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这句俚语不仅仅是告诉成人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的,对于容易积食的小儿饮食后适当的运动去促进脾胃消食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饭后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孩子胃下垂,这点要注意。
不依赖消食药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吃的多了或者吃了过多的肉类就立马让孩子吃消食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什么脏腑都是有依赖性的,如果总是人为的帮助孩子消食,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变懒”,慢慢就不工作了,而且对于脾虚型导致积食的小儿常常服用消食药反而会加重孩子脾虚的症状。
积食问题可大可小,为避免小孩积食,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消化能力进行合理的进食,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做到少量多餐来减轻脾胃消化的负担。让宝宝养成健康的脾胃,多加运动锻炼,积食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