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1
2020-8-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说这些内容之前啊,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估计答案是五花八门。有人会说生命是奉献,也有人说生命是经历和享受、生命是爱等等。显然,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
但我如果再深入一点,从我们今天的话题,从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角度,问你生命是什么?
估计许多人要挠头了。
我也不卖关子啦。其实从医学和生物领域来看,生命的本质就是细胞的更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每个人体有40-60万亿个细胞。我们吃一口饭,走一步路,说到底其实都是细胞在活动,而细胞的活力也就决定了人的生命力。
但另一方面呢,细胞也不能与人划等号,因为细胞的生命力是固定的,比如血管的内皮细胞1天就会死亡,胃黏膜细胞3到5天更新一次,大脑的细胞死去就不再更新。
可人的生命却不同,每个人的寿命不一定。而一般情况下,当人体的细胞死亡总数达到20%,人就会死亡。
所以,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更新和衰老的过程。当人处于生长阶段,细胞更新大于衰老,人体也越来越健康,越长越强健。
相反,如果衰老的速度大于更新速度,人体也将走入下坡路,疾病也不断发生,直至死亡。
而前面提到的“慢病”,更是破坏人体健康的“常客”,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5个人中就有1人确诊慢病。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三代之家,至少有一人被慢病所困扰。
那么慢病从何而来呢?
除了刚才说到的“病从口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抽烟、喝酒、熬夜、不运动等等。
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摧残人的身体,让细胞加速衰老,把我们带入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
更要命的是,即使身体向我们发出信号表示抗议,许多人仍然充耳不闻。
他们只会觉得,如果不舒服,上医院看医生、打针吃药总能解决;实在不行,就住院一段时间,做上两台手术……
许多人都是如此,宁愿忍受病痛折磨,也不愿选择自律的生活。
但问题是,医院,也不一定能解除痛苦。因为追根究底,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健康的身体。
如果我们回到源头,把身体健康比作一个天平,天平的一边是各种糟糕的生活方式。那么另一边呢?
在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自律生活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有饮食。也就是说,好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延缓衰老、对抗疾病、维持健康最直接、也最好操作的方法。
因此很多人说:人体最好的保健药有三个,早餐、午餐和晚餐。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书友会疑问:既然饮食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到底怎样的饮食最好呢?
简单来说,健康的饮食方式关键就是两个字:平衡。具体来说,这平衡也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营养素平衡和膳食平衡。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先说说营养素的平衡,它是构成细胞的原料。
我们常说的营养素有七种,分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很多书友在学生时代都应该学过,对它们的功能、作用都还有些印象,但如果说到应该怎么吃,吃多少,估计很多人并不清楚。
比如蛋白质,它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占人体重量的20%,广泛存在于大脑、神经、肌肉等部位,我们会发现:健身的人特别喜欢补充蛋白质。
但实际上,蛋白质的作用远不止补充肌肉。
夏萌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男患者:58岁,身高1米8,体重58千克,每天至少运动2小时。他吃饭也非常讲究,绝对地低脂低盐,少糖少油,身材很匀称。
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大叔如果年轻个30岁,一定是个体形修长,喜爱运动,生活非常自律的精神小伙儿,这样的人,老年会有什么病痛呢?
但现实很残酷,他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肺癌。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从来不吸烟、不喝酒,生活方式已经十分“科学”,为什么会生这么严重的病。
于是夏萌拿着他的身高体重,对照他的饮食,马上就发现问题:他每天要摄入的蛋白质应该是47克,结果现在仅有16克,只有三分之一。
实际上,患者每天的运动大,肌肉损伤也大,身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修复肌肉细胞;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的摄入也和免疫系统息息相关。
表面上看,患者的生活虽然健康,可缺乏必要的营养素,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极大影响,离患病也就不远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夏萌开出了她的“营养药方”:肉、鸡蛋和牛奶,而且量一定要大。因为患者已经得癌症,必须把以前的亏空找补回来,用强大的免疫力来对抗癌细胞。
这位患者听夏萌一说,也是恍然大悟,他没想到,多年“健康”的饮食习惯,居然埋下了这么大隐患。但好在他发现及时,他严格执行药方,加上长期的自律,三年以后他变得更加强壮,肺部的肿瘤也没有复发。
其实,从这个过程我们就能看出,所谓慢病,很多时候都源自一些小问题。比如不喜欢吃肉,导致身体每天获取的蛋白不够,使得免疫系统力量不足;又或者口味太重,盐吃得太多,给肾脏带来压力。
从短期看来,我们身体也许察觉不到。可时间一长,小问题从量变到质变,到最后就会变成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防微杜渐,通过营养学的方法,察觉到这些健康的“漏洞”,然后把它们堵上,防止问题越积越多。
好了,说完蛋白质,我们再说营养素,就是让许多人谈之色变的脂肪。现在很多人非常注意身材管理,喜欢减肥,非常抗拒脂肪。
有些极端的人,甚至在吃饭时把菜放在开水中“洗”一遍,把油脂和调味料洗去再吃,好像杜绝脂肪,就可以隔绝肥胖。
当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脂肪的能量的确很高,也是许多人肥胖的诱发原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脂肪同时也是身体的必须营养素,它不仅给身体供能,也是很多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什么叫脂溶性维生素呢?这其实是说,维生素被人体吸收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溶于水,一种是溶于脂肪。如果脂肪不足,那么相应的脂溶性维生素也无法吸收了。而且脂肪中含有的脂肪酸,也是人体运行必不可少的原料。
夏萌就曾经碰过这样一个患者。一位45岁的女性,平常控制饮食,吃每样食物都非常平均,就是特别怕胖,吃主食和脂肪都非常小心,血压、血糖和体重都很正常,身边的人都夸她身材好。
尽管生活方式很“健康”,她还是经常感到全身无力,时不时要舒一口气,总觉得胸闷气短,有些喘不上来气。最让她烦恼的事就是睡觉必须用很高的枕头。因为如果不把头垫高,她的胃酸就涌向咽喉,肚子里如火烧一般。
她去消化科做检查,结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医生发现她的胃下垂非常厉害,而且尿液出现蛋白质、潜血等症状。
她也不明白,自己时常控制饮食,又经常运动,怎么会出现这么些状况呢?
可夏萌听她说完,马上就发现了问题。她找了一张人体的解剖图,指到了女患者胃下垂的腹部。
原来,脂肪在人的各个内脏之间,有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如果缺乏脂肪,就会导致固定胃的韧带和网膜不牢固,被重力“拉”下去,出现胃下垂。
也就是说,人的胃本来放在腹腔内,和下腹部之间有一个脂肪做的“垫子”,现在垫子没了,胃也就悬在空中,直往下掉,引起食道炎。
而且这个女患者脂肪摄入不足,导致器官功能下降,肌肉的收缩也受到影响,使得全身肌肉无力。
另外,脂溶性的维生素不足,更进一步导致女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皮肤干燥等现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有趣的是,女患者还以为是自己“年龄到了”,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才出现这些症状。于是夏萌赶紧让她多吃肉、蛋、奶和鱼,患者果然很快出现好转。
其实说到底,这些病症都可以用“营养不良”来总结。而且这种营养不良与旧时代生产落后吃不饱饭不同。现在的营养不良,恰恰因为很多人物质条件好了,又非常注重健康,注意身材保养才引起的。
问题在于,有的人对一些知识一知半解,没有足够了解就拿来用。其结果就是把一些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妖魔化”,这“脂肪恐惧”就是一个典型。
当然,脂肪多了的确不好,但如果脂肪不够,甚至没有脂肪呢?同样会带来很多疾病,所以书友们一定要记住:无知虽然可怕,但错误的认知更危险。
我们摄入营养,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而不是某个“特别食谱”,更不是某些似是而非的饮食原则。
说完营养素平衡,我们再聊聊膳食平衡,看看如何平衡不同种类的饮食。
在这里,先要和大家介绍一种饮食结构。我们前面说到,人体有七大必须的营养素,而每种营养素都有其特点,想要在一日三餐保持营养全面并不容易。
因此,全世界的营养学家都在根据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提出新的饮食指导。而大家发现,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的居民,他们心脏病发病率很低,而且很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现代病,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群之一。
于是营养学家又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个神奇的“长寿现象”与该地区的饮食结构——“地中海式饮食”有关。这种饮食结构可以保护大脑血管免受损伤,降低发生中风和记忆力减退的风险。
那么,“地中海饮食”到底吃了些什么食物呢?其实主要有五类。
第一是粮食类,他们的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比如玉米、土豆、豆类等。
第二是蔬菜类,蔬菜一般都是生吃,很少加工,比如西红柿、洋葱、柿子椒等。
第三是水果,各种新鲜水果,柠檬、葡萄、蓝莓等。
第四是蛋白质类,主要是鱼肉、禽畜肉、鸡蛋和牛奶等。
第五类就比较特殊了,就是油类,包括橄榄油、坚果油和鱼类体内的油,而且油类占到的能量比例达到35%,这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少油”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话说回来,“地中海饮食”毕竟是针对那个地区的,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要不然也可能闹出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地中海居民几乎天天吃沙丁鱼,以补充蛋白质和脂肪。而我们中国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每天要到哪里去找鱼呢?
所以,作者夏萌按照中国人的日常食谱,对“地中海饮食”进行改造,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饮食习惯的建议,我们简单介绍其中主要的三点。
第一,多吃肉食和牛奶。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发布了一组数字,中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1米,女性则为1.58米,列在韩国和日本之后,这数字引起很多人质疑。毕竟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这两个“邻居”,怎么会不如他们长得高呢?
但营养学家通过比较发现,居民的平均身高不仅跟经济状况有关,也和人的饮食结构有关。尽管很多人觉得,现在我们吃肉已经很多了。可实际上,我们的“常识”有时候并非事实。
数据说明,中国居民的饮食还是以主食和蔬菜为主,动物类的食物偏少,牛奶的摄入量更少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增加各类肉食的比例,以及鸡蛋、牛奶的摄入量。
再来看看第二个建议:少吃一些主食,增加主食种类。对很多人来说,主食已经成为重要的饮食习惯,每顿饭必须大量摄入。
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主流主食,米、面、米粉等,能量虽然很高,但营养种类单一,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吃多了很容易引起能量过剩,把多余的能量囤积到“小肚子”上。
因此,我们可以少吃一些米和面,同时调整主食,多吃些玉米、土豆一类的主食。
最后看看第三个建议:多吃水果。有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平均每天消费水果克,而营养学家建议的标准是每天-克,很多人每天水果的摄入量还没有达到基本标准。
当然,这有饮食观念上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水果就像零食,可吃可不吃。但实际上,水果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属于“必须”的膳食。因为它可以提供大量人体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需品。
所以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最好是多吃些水果。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已经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讲了本书的作者夏萌久病成良医的过程。她通过总结自己患病,运用营养学“食疗”的过程,提出了用临床营养学预防和治疗慢病的方法,并写出了这本书。
其次,我们介绍了食疗的科学本质,就是通过饮食去维持和促进细胞更新,保持人体健康。
最后,我们介绍了健康、平衡的饮食方式,其中主要有两个要素,分别是营养素平衡和膳食平衡。营养素平衡要求人们根据自身情况摄入适量营养,而不能用某些一知半解的知识或原则指导饮食。
膳食平衡建议人们学习“地中海饮食”,增加肉类的摄入,适当减少主食,增加主食种类并多吃水果。
其实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不仅讲解了许多健康的饮食方法,更教给我们一种意识,那就是:人的饮食方式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不遵守身体的饮食规律,势必遭到“恶果”,引起病变。
相反,如果我们尊重规律,进行相应的食物调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也可以变成防治疾病的利器。
接下来,我们将细细解读《你是你吃出来的》,把这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饮食方法手把手教给你,希望你可以继续锁定共读,跟着我们“边吃边学”!
吃出健康,学出境界!
底部右下角点好看,好运连连!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