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胃汤治疗胃下垂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的简介:“田逸之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家中藏书万卷,上起轩岐仲景,下至宋清,诸家医籍无所不有。先生自幼天资敏悟,好学深思,家藏诸书无不遍览。尤其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古经方背诵纯熟,运用自如。先生聪慧颖悟,勤奋好学,治学谨严,多才多艺。在中医及书画领域的诸多方面,均有超人的造诣,堪称旷世奇才。然而终身淡泊名利,随遇而安,践行“人不知而不愠”之君子信条,实是难能可贵。其人身材中等,体形敦厚,面慈善目,鼻若悬胆,眉须皆白,发如银丝,神情炯炯,俨如商山一皓,所具美德,与世间某些不学无术,争名夺势,敛财唯是之徒,判若天渊。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才高俗人讥,行僻世人嗤,庸俗者或对其间有微词,亦人之常情而在所难免。以德为鉴,自然是非分明,无须绕舌絮语以辨说。”

国药集仁堂第2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导读:胃下垂一病,医者多责之中气下陷,处方则以补中益气汤治之。然验之临床,效者不足百分之一二。

笔者认为:胃下垂的发病机理,主要在于脾虚不运,气机升降失调。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出现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运化功能不足,则脘腹胀满,食少纳呆;清阳不升则脘腹重坠;浊气不降则痰浊停滞,而出现嗳气,吞酸,呃逆;迁延日久,脾不运则气滞,气滞则血瘀,从而出现腹疼,舌暗等症状。

胃下垂既因脾虚不运,升降失调得之,治疗当以健脾为主,兼调升降为宜。升与降互为因果,清不升则浊不降,浊不降则清亦不升。补中益气汤旨在升清而略于降浊,不能洽合病机,故不能收到如期的效果。笔者自拟升胃汤一方治疗胃下垂颇有疗效。今介绍于下,供同道临床验证。

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枳壳10—3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苏梗12克广砂8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

当归15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从枳术丸,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化合而来。重用白术60克以补脾健胃,增强胃蠕动。辅以参芪益气,升柴升清,枳壳苏梗陈皮砂仁理气降浊,半夏茯苓祛湿化痰,当归行血补血,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重在补脾,寓通于补,升降并调,气血兼顾,面面周到,洽合病机,故疗效显著。

典型病例:

一,孙秀荣,女,33岁位胡村人,素有慢性胃炎病史,患胃下垂已五年之久,数年来经服中西药及穴位埋线治疗均无效,经他医介绍,求余诊治。刻诊:形体瘦削不支,乏力气短懒言,心下痞满,食少腹胀,胃疼隐隐,腰酸痛楚,舌质暗,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脾虚不运,升降失调,阳虚血滞。

处方:升胃汤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服上方两个月,诸症消失,x线钡餐造影,胃下垂痊愈。

二;焦趁,女,72岁,西杜村人,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腹胀满重坠不适,吞酸,嗳气,食少纳呆,大便数日一行,便难,x线造影:胃下垂髋脊连线下九厘米。投以升胃汤加神曲15克,当归加至30克以补血润便。药后食欲渐增,诸症渐减,形色日腴。效不更方,服药近两月,病愈停药。

注意:本方白术必用60克疗效方著,例一,初诊白术用量30克,服12剂疗效不著,后改为60克,三剂后诸症大减,继服本方,量无增减,直至病愈。

注:

本文发表在,《浙江中医杂志》,3本文是原稿。

I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浙江中医杂志》发表于年第3期。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siguaug

.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yfys/7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