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之百会治疗胃下垂的灵验穴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百会,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属督脉。在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位于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作用: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定位: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温灸: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临床运用: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
配脑空、天柱,可疏风散邪,主治头痛;
配复溜、后溪,可滋阴潜阳、醒脑开窍,主治眩晕;
配复溜、行间,可育阴潜阳、疏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
配行间、听会、复溜,可滋阴清热、醒脑开窍,主治耳鸣;
配太冲、丰隆,可疏肝涤痰、开窍醒神,治疗中风;
配风府、阴陵泉,可疏风散寒,主治风寒头痛;
配合谷、曲池,可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痛;
配二白、长强,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
配维胞、归来,可益气升阳、举陷固中,主治阴挺;
配合谷、足三里、天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久泻久痢;
配素髎、迎香,可补肺固表、疏经通络,主治鼻塞。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耳鸣”。
2、《备急千金方》:“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
3、《太平圣惠方》:“头目眩痛,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小儿脱肛”。
怎么治疗白癜风白癜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