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看张琼林教授如何治

2014-10-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脾虚气滞,中运不健

主证:食欲良好,食后不适或作胀;消化迟滞,或嗳、或嘈、或泄;舌脉基本正常

主证:进食少、消瘦、头昏、欲呕,站立时症状加剧,平卧时缓解;动则脘中有水荡漾声,收腹吸气则肠中漉漉而鸣,舌偏大或正常,脉细濡主要以温阳化饮、运脾举陷的方法治疗,方药选用苓桂升陷汤加味:

胃纳已复,脾运不健

生麦芽、党参、苍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共研成粗末,每日取25克,水煎分2次服

血少气虚,清阳下陷

张琼林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中国中医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安徽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主任中医师

胃下垂是胃病中的顽疾,主要由于胃壁失去弹性,弛而不张,形成低张胃、丁字胃终至下垂临床表现为消瘦、食少、腹胀等,严重的可以并发其它脏器下垂等一系列气虚下陷之症

主证:神疲气赢,形体消瘦;脘腹痞胀,饭后加剧;气行串痛,扣之如鼓声,或嗳气,或嗳吁,或触摸即嗳,或便秘舌质淡暗或蓝,苔根腻,也可正常;脉细软或虚大或正常主要以健脾行气、疏和升陷的方法治疗,方用枳术升陷汤加味

用法:常规煎2遍,取药汁12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次,2天服完

加减:吐酸者加煅瓦楞40克(先煎),吴茱萸5克;便泄者加赤石脂20克,益智仁12克

主证:食纳渐少、形体日瘦、心慌气短、昏昏欲脱,或失眠多汗、心烦抑郁、心(胃)下动怵面色萎黄或苍淡,舌偏小、苔薄或正常,脉多沉细微而带数(100次以内/分)血压常低(80/60~100/60毫米汞柱)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养荣提陷为主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

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桂枝、附片、干姜各10克,白芥子12克,生半夏15克,苍白术20克,茯苓30克

饮留肠胃,清气不升

胃下垂乃顽固性疾病,患者切忌急于求成,否则中气会越陷越虚,越虚越陷,终成顽绵难起之证方中加黄精、葛根为佐,旨在加强补益胃气、升发脾阳之效

加减:多汗加煅牡蛎30克(先下),山萸肉15克;失眠加茯神30克,柏子仁15克

加味:便结加桃仁泥15克,火麻仁30克(打碎);腹痛加炒白芍25克,炒防风12克

本病恢复期,以调补脾肾为主肾为胃之关,火为脾之元温补命门之火,从而有助脾胃恢复

用法:常规煎2遍,取汁12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次,2天服完

方药:枳壳、苍白术各20克,升麻、柴胡、木香各8克,砂仁5克,炒莱菔子15克,生麦芽30克

炙黄芪、葛根各30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大红参、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炙黄精20克

张老善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是脾胃疾病他提倡“医可有派,医不守派;治必有方,治不泥方”所以行医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中西医技,不据门派之见治疗疾病常多法兼用,无论针灸、薄贴、外熨、丸散,只要有效,他都运用治疗以调理脾胃,复元举陷为主方用六君升陷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