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名方补中益气丸二
2017-7-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不退的高热被补药治好了
“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这就意味着,“补中益气丸”还能治疗发热、心烦、口渴。大家会觉得,发热、心烦哪是虚的症状,分明是“上火”时才有的呀!
我举个与此相关的病例:有个离休老干部病了,发高烧,体温达到40℃,十几天不退,各种高级的消炎药都吃了,犀角之类昂贵的中药吃了,作用最大的清热退烧药也吃了,效果最好的时候也只退下去一天,第二天肯定又得烧回来。最后只能请各方中西医会诊,其中有个老中医,他就观察病人的举动,发现病人很喜欢喝水,发热喝水很正常呀,但是,他每次喝的水都是直接从暖壶里倒出来,而且马上就喝下去。
老中医一开始以为暖壶不保温呢,用手一摸,水是开的、烫手的,病人居然要喝烫手的开水?就这一点,再结合之前各种清热去火药都不能退热的教训,老中医判断,他的高热不是因为体内有热,而是虚火所致,而且已经虚到了极点。他给这个病人开的药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附子、干姜、肉桂。
这三味药的热性作用远大于补中益气丸,也是在病人元气衰微到已经非常危险的时候才用的药物,它们组成的方剂叫“四逆汤”。所谓“四逆”,是指病人的元气已经弱到了不能运抵手脚末端,导致四肢末端发凉的状态,中医称之为“四肢逆冷”。但就是这么一个热性极大的药物,却真的把一直不退的高热退下去了。
至此,会诊的医生才意识到,病人久用清热药物不退的高热,内里其实是寒的,只是所有的医生都只看到了他发热这么一个征象,没有仔细观察。事实上,一个有内热的人,肯定本能上是要喝冰水解渴的,不可能咽下还烫手的开水,这也是中医“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
大家都知道“胃喜为补”的说法,很多人的解释是“馋什么就是体内缺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问个女孩子,她可能永远想吃冰激凌,难道她的身体永远需要这种寒凉的东西?“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是:身体会本能地选择它内里缺少的东西。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本能”,这个人去喝开水就是一种本能,至于喜欢吃冰激凌,那不是真正的饥饿的本能需求,仅仅是馋而已。
喜欢喝开水这个细节已经暴露病人内寒严重的实质,有了这样的实质,才敢用附子、干姜、肉桂,也只有用了附子、干姜、肉桂,才能驱散蓄积已久的大寒,至于病人的高热,就是被这种大寒逼迫出来的虚热。
之所以说到“四逆汤”,是因为补中益气汤在李东垣手中的价值,也绝对不是常规的补脾胃之气,它还可以治疗类似上面那种发热的病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