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举胃术,解救胃下垂

2017-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编导读看电视可是很多人吃饭的“精神伴侣”,殊不知这一举动竟是造成胃下垂的“凶手”之一。有研究报道过40%以上看电视在3小时以上的人都有胃下垂、溃疡等症状。那么,胃下垂了该如何治疗呢,且看金针大师妙施“举胃术”,轻松解救胃下垂!

“举胃术”是王乐亭教授治疗胃下垂的经验方。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以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为主要体征的一种病症。本症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型、饮食等因素有关。

梁门(左)、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升阳益胃,补气健脾,疏肝理气,调中助消。

胃下垂。

梁门取左。在胃中有少量食物时最宜,若脾脏不大时可行手法。取2寸针扎入,大指向前捻转得气后徐徐向上,则有提胃之感。气海处针尖稍偏上方,使针感传导向上,有举托反应则定能收功。

(1)胃下垂古称“胃缓”,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说:“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胴不坚者,胃缓。”明确指出肌肉瘦弱与身形不相称者,胃之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的则为胃缓。《金匮要略》中所述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与本病的症状类似。胃下垂之病源主要是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胃为中气之本,脾主肌肉而司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中气升举无力,导致胃体下垂。

(2)“举胃术”以取足阳明、任脉及胃募等穴为主,其目的在于调达冲和之气,促进脾胃运化,增强冲任气血,使胃体恢复其正常位置。中脘为胃之募,又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及任脉之会穴,与下脘共同促进脾胃运化,对提升中气有关键之功;取左梁门有温胃引气、疏理中焦的作用,直接对胃刺激,促使胃体收缩;气海有益气补中之效;天枢为胃之经穴,大肠之募穴,具有和胃调中健脾、促进水谷消化之用;内关和肝理气宽中;足三里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最强。诸穴配伍有升阳益胃,提气固中之效。

本文选自《金针再传——跟师王乐亭临证随笔及经验选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钮韵铎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4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