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看国医大师的妙用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编导读

“药能治病,医乃传方!”古往今来,历代中医大家流传下了不少的经典良方,在一众治病良方中,又有十大名方被后世更为推崇,这其中,有一个名方独具特色、配伍精当、君臣佐使、相制相用,它,就是东垣老人在行医诊治中耗费诸多心血琢磨出来的补中益气汤。今时今日,此方仍为众医家所钟爱,今且看国医大师方和谦是如何运用的吧!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方用药普通,但组方及立方本旨有一定代表性及学术性,是经过多年实践成为脾胃学派的代表方剂。

《汤头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方解:名为补中益气,非全用补气之药,其中只有参、术、芪、草起到了补中益气的作用。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黄芪:甘、微温,生用益卫固表,实腠理,本方炙用补气升阳。甘草:甘、平,有“国老”之称,调和之意;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本方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补血和血,走血分,作用随方剂及药用部位不同有所变化;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用全当归。陈皮:辛、苦、温,理气降逆,化痰止呕,《本草求真》云:“同升药则升,同补药则补,单用理气化痰。”升麻:辛、甘、微寒,升阳明胃气达表。方师应用此方,一般不用或少用升麻,因以前加工为蜜炙升麻,现在不经蜜炙,其性解表走窜。柴胡:辛、苦、微寒,行少阳辛解达表。当归、陈皮配伍,佐参、术、芪、草发挥最大效用。升麻、柴胡使药物补性通过自身代谢自里达表,既补又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达到升清降浊的目的。引药“姜枣水”。一般用生姜3片,大枣4个。诸药配合,补气为本,理气和中,升举清阳,以达于外。

药物用量:李东垣原方黄芪用量为0.6~3g,取其轻清上升之意,后世医家济急时,常常加大用量,可用到15~20g。升麻、柴胡用量不宜太大,最多不宜超过3g。因为内虚之证忌升散,借此二药只为升提下陷之清气。

立方本旨:升举清阳。治疗气虚清阳下陷之证。

应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逸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头痛畏冷、懒言少食、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而喘、脉象虚大之症;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泄利,或寒热似疟久不愈之症。正如《成方切用》所说:“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而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致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妇人大全良方》亦有:“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疼发热,恶寒自汗,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加减法:腹中痛加芍药,缓中活血化瘀;恶寒冷痛,加桂心;恶热喜寒之腹痛,加生黄芩;恶寒喜热之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半夏;脐下痛加熟地黄;胸中壅滞,加青皮;心下痞,加黄连;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巅顶痛加藁本、细辛;便秘加当归、玄明粉;久痰嗽加麻黄;夏季痰嗽加款冬花、麦冬、五味子;虚人感受风湿而身痛加羌活、防风;久泻加茯苓、益智仁、肉豆蔻;不明原因低热加青蒿、银柴胡等等。临床在升举清阳,补中培中的基础上辨证,灵活掌握,使本方起到异病同治的作用。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方和谦》这本书,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直接把它抱回家吧!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方和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和谦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