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大义,一文讲清

202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寒假白癜风患者出游要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zqbdf/190813/7379618.html

《药性赋》说白术能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对于整条消化系统里头,湿痰壅盛,水饮泛滥,白术都可以治之。

  白术苦温燥湿,归脾胃经,脾胃就像人体中焦的堤防,堤防属土,是用来干什么的?

  是用来治水的,所以凡水湿泛滥皆不离术也。

  古代苍白术不分,统称为术,后世才分别用药。

  白术偏于补脾健脾,所以四君子汤用它,补虚补气。

  苍术偏于造势运脾,气味更浓烈,所以平胃散用它开胃纳食,发散寒湿。

  古人称这白术乃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是补脾的圣药,所有健脾除湿之品,都无出其右。所以白术是名副其实的脾胃正药。

  今天我们要从九方面来谈论白术。

  在《主治秘诀》中曰,白术其用有九,温中一,去脾胃湿二,除脾胃热三,强脾胃进饮食四,和脾胃以生津液五,主肌热六,治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七,止渴八,安胎九也。

  

首先白术能温中,特别是炒白术,白术炒过,温中健脾之力更强,前面我们跟大家讲,人体中焦脾胃如鼎炉,如果火力不够,就会拉稀泄泻,大便不成形。

  这时急需温中健脾,把中焦脾胃阳气提起来,使水谷精微能够得到健运温化。所以在理中汤里头,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四味药,大能温中健脾,治疗脾土亏虚,中阳不振,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等病症。

  常有病人在夏天吃冷饮过后,肚子隐痛,拉稀,有些一两天自动会好,有些脾胃功能不足,脾土亏虚,三五天也好不过来,所谓好汉抵不过三泡屎,再壮的人拉几次,也像泄气的皮球,没气了。

  所以你只要看他舌苔白腻,属于寒湿内盛者,但用理中汤,重用炒白术,往往一剂知二剂愈。

  肠胃中水谷得到文化,自然就不拉稀泄泻了,正如锅下火力充足,锅鼎食物自然被蒸熟煮烂。

  所以大家夏天不要贪凉饮冷,身体适当出些汗,发发热,是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设计夏天自然有它的道理。

  通过夏天阳气旺盛,把你脏腑里的沉寒痼冷,囤积了一个秋冬天的寒积,彻底给气化开来。

  现在谈到养生,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了,不知道什么叫“四气调神大论”,即使读了《黄帝内经》,也不知道怎么反观到自身来去调整不良生活习气。《黄帝内经》说,夏天不厌于日?

  你不要讨厌太阳讨厌阳气讨厌出汗,那些回避阳光的人,疾病就容易缠上它的身子。

  为什么中医要三伏灸,治疗秋冬天的哮喘风湿呢?

  这叫冬病夏治,正是利用夏天天地最好给身体补阳的时机,顺其性,一举把沉寒痼冷发出体外,那你秋冬天哮喘风湿痹痛发作就少了。

  古人看到这点,在《黄帝内经》中总结出,春夏养阳的道理。

  所以大家要知道顺其性为补,你顺应四时节气交替,该温时温,该凉时凉,那就是对身体最大的补益。

  现在不同了,人们春夏天怕热,就吹空调,吃凉饮,制造出大量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消化系统疾病。

  而秋冬天怕冷就大量躲进暖气房,这样身体得不到很好封藏,结果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你冬天不能很好地封藏,那么春天来时流感就多了,温热病也就泛滥了。

  所以大家热时不要怕热,要接受它,正好以热来疗寒。

  身体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性命,有一分寒气就有一分疾病。

  等到秋风起天地寒凉时,大家也不要怕寒凉,寒凉能够助你身体封藏,把你浮躁上越的气机收敛下来。

  四时的节气安排必定有它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在跟养生背道而驰,所以病疾多,有一首诗说,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

  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

  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所以说,大家看看,调寒热都不是凭外界的药物,要凭借自己的心性。

  如果你天天泡空调房,喝凉饮,那么每天吃炒白术,又有什么效果呢?

  温中用白术没有错,但人生有一份知足之心,能够节制欲望,少犯养生误区,就是最好的温中。

  一个人只要不去折腾自己的身体,那么他中焦脾胃阳气自然都会慢慢恢复过来。所以养生很简单,就是戒除很多折腾自己说很提的习惯,回避这些养生误区。

  我们来看白术第二大用处,去脾胃湿。

  中医认为脾主湿,《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上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脾虚的人水湿会泛滥,中医又把脾比喻成拦河坝堤防,你如果拦河坝堤防不固,那流水就制约不了,制约不了就会泛滥成灾。

  所以周身水湿泛滥,要从脾论治,人体有哪些水湿泛滥的疾患呢?

  第一口中流清水,第二咳吐清稀样痰饮,第三皮肤湿疹起水泡,第四身体水肿腿脚沉,第五大便不成形,稀烂如泥,第六妇人带下量多,清稀如水,第七男子腰痛,腰中酸重,如带五千钱......

  这些情况一般都可以直接用苍白术这组药对来健脾除湿,这苍术白术连用,是去脾胃湿的黄金搭档。

  有个妇人白带量多清稀,数月不止,舌苔水滑,脉濡缓,这都是一派湿邪内盛的表象。

  这时大家见到湿,就要想到脾胃,如果脾胃土壤堤防牢固,湿邪断无泛滥之理。

  大家看,你如果河堤出现漏洞,不牢固,那河堤的下游就到处都是水泱泱。

  所以中医见到水,一定要想到土,看到下游泛滥,一定要治理中游的堤坝。

  所以你见到一个下焦白带异常,清稀如水的病人,必不会单纯想到肾的问题,一定寻到脾胃中去治,方可治愈。

  所以该她开了五剂的完带汤,吃完三剂,她就反映白带收住了。

  大家看完带汤,没有用到特别补肾的药,都是苍白术连用,健脾除湿,脾胃才是水湿的大本营。

  治疗白带,懂得去调脾胃,就是治病必求于本。

  在《串雅》上有个分水神丹,我们前面讲到,专治疗水泻不止,就用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汤服用,立效。

  这里也是用白术在源头上除脾胃湿,巩固脾胃堤防,用车前子利小便,实大便,给肠道中的水湿分流,那么大便自干,水泻自除。

  大家可以去看,大自然为什么下雨过后,道路坑坑洼洼,非常泥泞,这时你只需要干两件事,那道路的水很快就干了。

  第一就是把道路两旁的沟渠挖通,使多余的水湿能够从两边分流,这就是为何很多公路两旁都要挖好水沟的道理。

  第二你要在坑洼的地方填上泥土,培土才能治水,你不填上泥土,这水坑湿漉漉,很难彻底干了。

  所以大家看,如果说把车前子比喻成,导沟渠,分流水湿的药,那么白术就是填土,把坑给填平的药,两者并用,一边填土一边利水。

  这样坑洼之处,被修好,水湿被利走,很快道路就干爽,恢复通车。

  所以大家要把分水神丹放到大自然中去领悟,古人创造方子都是道法自然,妙合天机的。

  如果你懂得观物取象,你就可以读懂很多神验的古方。

  在《傅青主男科》里头提到,腰痛,凡痛而不折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方用白术四两,薏仁三两,芡实二两,水六碗,煎一碗,顿服之。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甚效。

  大家看这个腰痛方,怎么没有特别去治腰肾呢?纯粹是一派健脾除湿之品?

  原来中医认为腰部最容易被湿邪所侵害,因为湿性重浊,易袭阴位,这些寒湿之气,最容易囤积在腰脚,故中老年人,容易腰酸腿陈,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这些所谓的突出,不过是人体周围骨头的锈迹而已,就像铁放在低洼水湿之处,容易生锈,人体湿邪偏盛,骨关节也容易“锈迹斑斑”,肌肉容易粘连。

  所以你纯粹去除锈,把锈刮掉了,不改变寒湿的环境,那锈还是会再长回来。

  所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定要懂得治湿,如果你不懂得治湿,很难从根源上去缓解这种病痛,所以你要从来龙去脉上把脾肾为什么会有湿的思路理顺。

  大家看,这三味药,就从来龙去脉上治疗腰周围的湿浊,脾主湿,脾主肌肉。

  腰周围的肌肉酸痛,也是脾主湿功能下降的表现,所以现在很多人喊腰肌劳损,腰伸不直。

  其实在根源上是因为多方面原因,

一饱食伤脾,

二思虑伤脾,

三久坐伤肉。脾主肌肉,故久坐也伤脾。

四脾主四肢,四肢缺乏活动运动,脾功能就会倦怠退化。

五饮食生冷瓜果凉饮,寒凉直接伤中焦脾阳气。

  大家可以展开思维去分析,只要找出你的薄弱环节,致病原因所在,再去纠正它,那么你就可以从根源上去减少脾虚湿盛。

  而在用药,中医就用白术配芡实,一个健脾,一个敛脾,能够在源头上把脾更能加强,这是治其本,治起源的。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本末源流论,治病你既要正本清源,也要降本流末,给邪以出路,所以腰部寒湿痛,用白术、芡实正本清源,补益脾虚,用薏苡仁降本流末,除湿下行,给水湿邪气以出路。

  这时大家再回过来看《傅青主男科》上的这个效验方,就可以领会当时设计处方者的意思了。

  后面还天道次方治梦遗之病甚效,如果你懂得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不仅可以用此方治梦遗,还可以用此方治白带异常,或口泛清水,脾虚湿盛。

  不同的疾病,在名相上是不同的,但他们都是脾虚湿盛,都源于共同的大病机,那就是可以用相同的方药,中医叫异病同治。

  只不过它们同出而异名而已。

  所以大家学一个去脾胃湿,就可以学到灵活运用白术,治疗各种水湿泛滥之象。

  你只要抓住病人舌苔白腻,脉濡缓,或者周身有水湿泛滥外溢之象的,你都可以去健运它脾土,加强脾主湿的功能。

  故古人说,非白术不能祛湿。

  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之论啊!

  所以不管你湿在腰湿在脾,湿在肠,皆可用之。

在《本草新篇》中记载,治疗腰痛往往用一味药,可以成功,世人未知也,吾今泄天地之奇,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而痛减半,再剂而痛如是。

  何以用熟地、山萸肉,补水而未效,用杜仲、破故纸补火而未效,却用白术一味药凡能取效。白术最善于利腰脐间湿浊死血,这样湿去而痛自失。这也是单方一味气煞名医啊!

  我们再看第三点,除脾胃热。

  如何用白术来除脾胃热呢?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白术有除热之功。

  大家要知道这种热,不是火热的热,而是湿邪郁久化热。

  为什么人们感受湿邪后,容易发热呢?

  原来中医认为,湿邪容易阻滞气机,大家一旦看到湿邪,就应该想到湿邪的一些常见特点,湿性粘滞,容易阻滞气机,气机一受阻,就像交通堵塞,人急躁烦一样,人体经脉就蒸蒸发热。

  这时你不把身体的一些湿浊扫清,那么热势就会绵绵不休地发下去。

  所以中医在治疗外感寒湿,湿郁化热,引起的周身烦热,用什么呢?

  用藿香正气散。

  在南方你如果不懂得除湿治湿是行不通的,所以说,有人认为,南方行医常带三把伞。

  第一把上焦的银翘散。

  第二把中焦的藿香正气散。

  第三把下焦的五苓散。

  特别是中焦中焦最中意酝酿湿浊,湿邪流连不去,郁堵在那里,就会化热。

  大家看过沤肥草没有?

  你把草堆在稻田里,任它被水湿腐蚀,久了这些草就会源源不断发酵发热,所以人体肠道里面的食物积滞,排泄不去,瘀腐在那里,周身肌肉就会发热,而且酸重难耐,就现在这春夏之交,最多湿泻为患。

  前两天还有一个病人,头身困重,酸楚难耐,舌苔白腻,身上蒸蒸发热。

  他问,该怎么办?

  我们跟他说,你这是脾胃又积热,是营养过剩,饮食过度,瘀腐成为湿热,要清淡饮食,不要再吃宵夜了。

  后来就叫他去脉藿香正气胶囊,一盒还没吃完,胃口就开,身体酸重之感就消失,那种源源不断发热之象也除了。

  所以大家看到热象,一定要辩明是火热还是湿热,病人舌头伸出来,舌苔好,舌尖红的,这是火热,如果伸出来舌苔白腻,或偏黄,这是湿热。

  火热你直接用我们前面讲的寒凉药,一般一剂知二剂愈。

  如果是湿热,那么你就要用我们现在讲的白术,还有后面提到的藿香、佩兰等药物,去把湿邪刮除,那么热势自然就减下来,但同时大家要注意,饮食生湿热,你如果饮食不节,劳伤脾胃,使营养运化不过来,这些水谷精微也会化为湿热。

  所以大家要知道营养不是越多越好,你身体消受不了,吃越多身体越烦躁,湿热越重,越疲劳。

  人要量力而行,要知道自己的胃口大笑,如果不懂得饮食有节,那么常年病痛都不断。

  所以在南方你要非常懂得调理饮食,因为稍微吃不当,就会导致湿热让人身体难受。

  但很多病人他不能反思到饮食上面来,老以为身体生病了,就要用药物去治,他不知道反复地生病,是自己折腾坏了自己身子,就像你车子偶尔撞南墙了,这要开到修车厂去修,交给修车师傅没有错,可你天天撞南墙,反反复复撞南墙。

  你把修车师傅带在车上都不管用,这时要你自己提高驾车能力,提高悟性。

  就像你身体偶尔一时的生病找医生,如果反反复复慢性病不已,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遵循人体使用手册,是不是经常去折腾自己身子。

  下面我们看第四方面,强脾胃,进饮食。

  这点很关键,不论老少,脾胃强弱,在疾病恢复过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你如果脾胃保护得好,疾病就恢复得快,而且彻底。

  如果反复吃伤脾胃,疾病就会反反复复,缠绵难愈,中医叫做食复,就是饮食不节,引起疾病反复。

  有很多娃子,感冒发烧,刚刚要好,胃口开来了,大家以为热退了,就又是鸡汤,又是排骨,给孩子一进补,想不到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你一旦给他饮食堵塞,脆弱的脾胃,运化不过来,迅速又积食积热,胃口又不好,烧又起来了,所以不是疾病难治,而是在喂养饮食调护过程中,一般家庭都缺乏正知正见。

  古人在感冒前后,都是药清淡饮食,就算是感冒好的一周内,也不能肥甘厚腻,肆无忌惮地饱食。

  这是保护脾胃,保护身体的一种常识,可现在人堆这种常识性的东西都不看重了。

  其中强脾胃,进饮食的代表方,是平胃散。平胃散就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如果病人体虚,湿不是很厉害,也可以用白术来换苍术。

  这个古方平胃散,是增加脾胃功能,消纳饮食的名方,能够令脾胃纳运的功能加强。

  有个老中医,他一辈子善用平胃散加减变化,而且治疗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疑难病,病人到他那里吃药,药方都是十味药以内,非常轻巧,很多病人都要求多开一些药。

  老先生却笑着说,吃药又不是吃饭,饭都不能多吃,何况是吃药。

  把脾胃调好,饮食就是大药。

  把脾胃搞伤,吃那么多药又有何用。

  老先生就守着平胃散,变化出入。

  很多病人吃他的药后都反映,开胃了,体质增强了,病痛减轻了。

  这真是一个强脾胃,进饮食的良方啊!

  所以大家要善于用古代名方,善于切中当今时代弊病。

  现代人家家都有吃不完的食物,比起以前来说,都是富贵的生活的。

  因为整个国家经济腾飞起来了,所以不愁饿坏的病人,就愁吃撑吃坏的病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不管是小孩老人,见到好吃的,大都控制不住,胡吃海塞,没有哪个不吃坏的。

  所以现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肠炎,胃下垂的病人,到处都是,家家都有。

  你如果不懂得保护好脾胃,你整体抵抗力都会下降。

  所以你老觉得自己神疲乏力,觉得自己容易感冒得鼻炎,觉得自己腰酸颈酸,体力不支,其实都是同出而异名。

  长期饱食过度,吃得太复杂,吃太多调料,添加剂,出太多生冷寒凉之品,吃太多宵夜零食,把脾胃伤得千疮百孔,那么各种疾病就肆无忌惮起来。

  所以古人看到这点,感慨地说,万病横生,年命横夭,皆由饮食之患。

  脾胃一伤,百病丛生,脾胃一安,万邪顿息。

现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娃子反复感冒跟脾胃有何关系,我们治过的几例娃子都是胃肠型感冒的,这两地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我们把它定义为脾胃型感冒,让大家不要一见到感冒,就只能想到发汗解表,而不能想到保护中焦。

  中医《黄帝内经》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

  你一年四季,保持不伤到脾胃,你身体都很难生病。

  如果稍微生病了,懂得调脾胃,身体也很快恢复。

  所以古人以为调理脾胃,是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的一条捷径,故脾胃派的宗师李东垣,就专写《脾胃论》一书来阐明发扬《黄帝内经》的这个观点,这样让后世后人有方可循,有法可依。

  我们回过来看为什么娃子吃伤脾胃后容易感冒呢?

  番禺有个女娃子,老爱反复感冒,我们一看,她在家里从不缺乏零食吃。

  这样孩子吃了零食后,正餐该吃饭时就没胃口,折腾十天半个月后,肠道积热消化不了,脸色就差,稍微吹下风,淋下雨就感冒,一感冒就把抗生素吊瓶一上,折腾十天半个月都退不了。

  这样寒凉过度,又败伤了脾胃,所以感冒发烧一退,咳痰咳嗽又跟着来,缠缠绵绵,这样一折腾就一两个月。

  几年来都是这样,搞得父母都很揪心,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

  后来他问起这件事,我们跟他说,要让娃子不再那么容易得病,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娃子体质,加强娃子的脾胃功能。

  他们问,如何加强?

  我们跟他们说,两个办法,把家里零食都丢掉,零食养病不养人。

  零食伤脾胃,不能强壮体质,你想要身体好,就少折腾它。

  第二去买玉屏风颗粒,中医玉屏风散制成中成药,就是专门治疗脾虚力弱,容易伤风感冒的病人。

  里头就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通过黄芪补气,益卫固表,主小儿虚劳百病,用白术来强脾胃,进饮食,就是我们讲白术的第四点功效,再通过防风把邪风之气疏散到体外去,并在体表补一重金钟罩,让外邪难以钻进来干扰。

  所以大家看,什么是古方,真正的古代名方,必定是法度严密,用药神奇,有攻有守,有动有静,有这个玉屏风散,既有安内白术、黄芪,也有攘外的防风,所以对小儿脾胃中虚,容易外感邪气来说,真是一个培补正气,使正胜邪退的良方啊!

  这家长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几个月娃子都没有再感冒过,体质立马起来了。

  父母都吃惊地说,这中成药真管用。

  我们跟他们说,管用的不是药,而是人的智慧。你如果不能认识到零食的弊害,你如果不能够从根源上扭转这种饮食误区,那么你的娃子体质就永远在泥潭里恶性循环。

  所以健康的知见很重要,人病病于无知,人健康,健康源于获取正知正见。

  所以你如果拿零食养娃子,十个十个都养得病怏怏。

  相反那些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让娃子吃粗茶淡饭,吃五谷杂粮,反而吃得身强体壮,吃得白白胖胖。

  现在为什么大家用最好的药物玉屏风颗粒,还有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你都没法强脾胃,进饮食,因为你只是单方面地用药,没有从另外生活饮食方面去纠偏,你一边在抗洪抢险,一边在制造水灾,这样永远没完没了。

  所以聪明的人要到上游去植树造林,要去保卫河堤,这样不用去刻意解决问题,问题自动都会减少。

  所以最高明的强脾胃,进饮食之道,是在源头上就不脾胃出问题,就知道饮食有节,就知道过一种七分饱,知足常乐的健康生活。

  白术的第五大功用,和脾胃而生津液。

  古人说,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有雨露,始能发生万物。

  所以白术它虽是枯燥的,但它妙就妙在多脂。

  所以可以调和脾土,运化津液,灌溉周身。

  故你用白术来和脾胃一生津液,就要生用,炒用偏于健脾燥湿。生用可以助脾主大腹的能力,帮助敷布津液,增加肠道的柔润。

  所以重用白术可以通大便。

  在一九七八年的《新医药学杂志》中记载,魏龙骧医案四则,大便干结者我,阴不足以濡之,你如果用滋润的,这样脾就不容易润滑,脾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这样始终是指标。

  那该怎么办呢?

  重用白术,运化脾阳,白术有多脂质,能帮助润通肠道,实为治本之举。

  故魏龙骧魏老治疗便秘,大多以生白术为主,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五两,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以滋之,或者少佐些升麻,乃取其升清降浊之意,在临床上每每收到效验。

  大家看,用白术来通大便,这是古人少用的,近代这个道理越来越被世人认可运用,而且渐渐很多医家都喜欢用,因为白术苦温燥屎,能加强脾动力,白术它又多脂液,又可以增润津液。

  特别是大家要注意,用白术通大便要生用,不能炒用,要重用,不能轻用,你如果轻用几钱,还容易壅滞,而一旦重用,却能够达到直抵下焦,通润肠道的作用。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所以在治疗很多习惯性便秘,慢性便秘日久的,这都是以气血不足,脾肾亏虚为主。

  你纯用攻下的,势必伤及正气,我们就要用白术或者当归或肉苁蓉、巴戟天之类,增补气血,曾润津液,这样自然水满沟渠,不通自下。

  白术的第五大功用,主肌热。

  肌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风寒湿痹阻,跟气血相搏,正邪相争,肌表就会发热。

  就像很多风湿的病人,关节会红肿热痛一样,这时我们就可以重用白术,健其脾胃,使脾胃主肌肉的功能加强。

  这样湿邪被脾胃所温化,气血流通,气热自退。

  所以在《伤寒论》里头,治疗风湿关节痹痛的,很多都用到白术,因为湿留关节,非白术不能祛湿。

  《黄帝内经》上说,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白术味甘性温,能补益脾土,使土气运行,则肌肉之气,向外通过皮肤,向内通过经脉,纷纷被带走运化开,所以风寒湿之痹症皆可治也。

  古人看到这里,在《神农本草经》上就提到,白术治风寒湿痹,疗死肌。

  大家看连肌肉局部郁闭,坏死都可以用白术。

  为何呢?

  《难经》上说,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

  这是说一个人脾胃受到伤损后,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敷布到皮肤去,这样新鲜气血不能取代旧的败浊之物,这样局部皮肤就容易长斑变黑,或者坏死溃烂。

  所以不管是美容、治斑、除皱,还是治口腔溃疡,胃溃疡,抑或者治疗痤疮溃烂后,皮肤色斑沉着,以及身体长疮过后,肌肉修复不好,这些方面,大家除了辩证论治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脾胃主肌肉的能力,这样你肌肉心尘代谢才快,更新才迅速。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皮肤暗斑沉着后,老是消不了,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伤口出现后,老难以愈合?

  大家能否从这里想到一些中医的大原理?

  还是一个脾主湿,脾主肌肉的功能减退。

  所以这提示我们糖尿病,在前期要注意健脾胃,除湿气。

  你如果反复伤到脾胃,糖尿病就会一直加重,所以固护住脾胃,才是固护住正气的大本营。

  

另外还有一种肌热,就是气虚发热,人体气血不足时,也会发热,这种热不像湿热那么厉害,中医称之为虚热。

  大家看当车子水箱水不足,或油不足时,很容易发热,人体气血津液减少后,因为这些精微物质,不能很好地参与代谢,对流气血,那么局部产生的热气不能被及时带走,就会表现出一派烦热的症状,所以为何很多肿瘤癌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到后期都容易体虚倦怠,身体发热。

  古人看到这点,就用健脾胃,补中气的办法,提高气血生化之源,然后看,靠气血去吧热退下来。

  中医称这种办法为甘温除大热。

  代表方子就是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里头,就用到白术健脾,加强脾主肌肉能力,使中气充足,邪热自退。

  我们用补中益气丸退过几例积热,其中一例是一个司机,两太阳穴胀发热,经常牙痛。

  但有一个特点,这司机平时觉得说话气力不够,我们就抓住这点,叫他买几盒补中益气丸,他连吃了五盒,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再发现过太阳穴周围胀热的现象。

  看来大家治病,要抓住根本,如果本虚标热,大家切不可用一派寒凉清热之药,因为这司机经常搬运货物,一觉得身体稍有发热,就买大量王老吉来吃,吃到后来,热都窜到头上来了,非但热降不下了去,反而因为寒凉伤了身体阳气,导致疲倦少力,他还以为是身体热气重,其实他看不到另外一方面,正气虚。

  农村有句话说,身体正气足,百邪都让路。

  所以当你身体反复出现邪热积热时,要想到是不是正气亏虚,气力不足?

  如果是的话,先要培补培补正气再说,这样正胜则邪退。

  第七白术可以治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为什么四肢疲倦懒惰嗜卧要用白术呢?

  其实这还是湿邪的特点,湿性重浊,让人觉得沉重少力,所以健脾就可以除湿,除湿就可以恢复四肢轻快,让神志振作。

  故在《治病主药诀》中说,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

  古人认为脾胃功能强不强,是身体轻不轻健的根本,用白术温运脾胃,除去阴湿,脾又主四肢,从脏腑到四肢的阴湿除去,就像为身体减负一样,所以四肢轻健,能够涉险负重。

  你看那些搬运工,身强体壮的,脾胃一定要够好,如果脾胃不好,身体强壮也是外强中干。

  现在很多白领,缺乏运动,经常坐办公室,都喊疲倦,容易累,容易精力不济,很想睡觉,甚至连很多学生在读书期间,上课打不起精神,疲倦乏力,头脑昏沉,老师家长都为之操心不已,都怒其不争,其实这不能全怪娃子。

  有的时候身体湿邪重,舌苔白腻,整个人就容易困重,不容易专心读书,就像连你在办公室里头,都会打哈欠,都会疲倦,怎么能够怪怨小孩子呢?

  那么出现这种把问题该怎么办呢?

  有个在工程公司工作的白领,上班期间,容易困倦,同事问他是不是昨晚又熬夜了?他说,没有啊,不单没熬夜,还睡了很多觉,怎么这么疲倦,睡觉都补不回来呢?

  原来当你身体有湿气时,你越睡觉人就越累,因为湿性重浊,所以人容易嗜卧疲倦,这不是睡多睡少的问题,不把湿邪除去,你睡三天三夜,也补不回觉。

  所以我们叫他各抓一把苍术、白术来每天泡茶,本来想叫他煎汤药的,由于他上班不方便。

  所以就拟一个泡茶方,用这组健脾圣品,补脾除湿的黄金药对。

  他越吃身体越精神,吃到后来,整天都不会打哈欠,精力充沛得很,同事都对他刮目想看,问他最近为何每天休息得这么好。

  他笑着说,医生说,湿去一身轻。

  我用这除湿的泡茶方,吃了身体比较轻松有劲。

  他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单位上其他同事,发现那些四肢困重,容易打哈欠,嗜卧的病人,跟他症状相同的,服用后,精力明显增加。

  小小的泡茶方,就把这瞌睡虫赶跑了。

  而这苍术、白术,又不像咖啡茶那样去兴奋人,有些人长期用咖啡绿茶来去强行提起精神,最后反而搞得神经脆弱,敏感失眠,反而精力更差。

  所以中医看到一个疲倦,不是简单地去提神,去补充能量。

  而是看他身体是不是有湿邪,如果有湿邪的话,你除湿就是给身体增加精力,就是给身体减负。

  你想想,人体可以藏污纳垢多少湿啊,这些湿浊运化不开,该消耗身体多少气血啊!

  你一旦把这些湿浊,通过脾胃运化开后,真是无湿一身轻,脾健一身劲啊!

又有一个白领,他也是疲倦,而且疲倦到腿脚沉重,像灌了铅一样,他下午去运动,发现效果都不好。

  本以为运动后,身体应该强壮的,反而越运动越累,他就非常郁闷,不解其故。

  我们问他,你运动后,都喝什么水啊?

  他说,热了当然到小店,买瓶冰饮。

  我们跟他说,这就是问题所在,你试着远寒凉,不吃冰冻的东西一段时间看看。

  我们还没有给他开药,过段时间,他自己就觉得腿脚不沉重了,白天也不疲倦了。

  他很奇怪地问,怎么改掉一个习惯,身体一下子就精神过来。

  我们跟他说,一个不良的习惯,足以把你的健康杀死,让你长久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而且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不良生活习惯,在蚕食你的精血。

  就拿饮冰冻可乐来说,现在很多年轻小伙子,都盲目迷信广告,看着运动后大汗淋漓,然后揭开一瓶冰冻可乐饮料,觉得过饮冰爽,就纷纷效法模仿。

  很多娃子吃到拉肚子,吃到腿脚沉,都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本来年轻人阳气足,这些寒湿一下去,就像春天的嫩枝绿叶碰到倒春寒一样,给一冻,生机都被冻化灭了,所以现在很多娃子指甲都是白的,小月牙都不容易长出来,这都是吃生冷凉饮惹的祸。

  这些寒凉之物,会大量消耗你身体脾胃阳气为代价,大家看一下,你试着用打火机去做一个试验,把一瓶冰冻饮料加热,那得用掉多少打火机的气啊!

  你要把身体里的凉饮给加温,排出的尿是热烫的,这个过程要用到多少脾胃的阳气啊!

  每天你脏腑阳气花在这上面,给消耗漏掉,你哪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学习工作呢?

  你的腿脚当然沉重,身体当然疲乏,胃口当然不开,甚至吃饭容易长胖,这都是寒湿运化不开,囤积才身体的产物。

  所以中医看病,看的就是这个实质,有时你还不需要怎么用药,只把病人观念性的错误,纠正纠正,他身体立马就好了。

  好得连病人都不可思议,人的身体是很强悍的,你只要按身体使用守则来行事,不去折腾它,不用去过用透支它,你的身体一定会很棒。

  现在大家都普遍认为生病一定要找药物,找医生,而不知道要从源头上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孰不知制造疾病的,往往就是每天这些养生误区,不良生活习惯。

  所以这个白领只把运动后凉饮的习惯一戒掉,改为喝点姜枣茶,或者温水,体质立马就上去了,精神立马就来了,腿脚立马就不沉重了。

  我们来看白术第八点功用止渴。

  用白术来止渴,大家想都没想到吧,但古人就这样用,为什么呢?

  因为渴有多种,最常见的是阴液损伤而口渴。

  这种渴我们前面讲到,用天花粉、沙参、麦冬之品,可以增润津液而止渴,然后还有另外一种渴,不是病人津液不足,而是水湿偏盛,湿气裹在中焦,脾阳不足,不足以运化水湿,变为津液,滋润上焦。

  这种口渴病人一般舌苔白腻,甚至还有些舌苔偏水滑的,他虽然渴,但不是很想喝水,不是体内缺水,而是水湿不能很好被运化利用。

  所以用白术、苍术来止渴,目的是把中下焦的水湿变为津液,通过脾的健运,搬运到上焦来滋润咽喉,这样水湿对流,其渴自止。

  所以古人称用苍术、白术止渴,为燥脾之药运之,水液蒸腾则不渴矣。

  所以有些小娃子拉肚子,口中干渴,这时你去滋阴嘛,他拉得更厉害,你去止泻吗,又恐体内留湿,不能给邪以出路。

  怎么办呢?

  有个名方叫七味白术散,就是通过用白术、木香、葛根配合,把下焦的运化开来,蒸腾到上焦去。

  这样下焦泄泻自止,而上焦得到津液滋润,口中干渴也消了。

  这就是善于利用调气机,调升降,同时把身体上下病治好的汤方。

  这中医真有趣,有点像南水北调工程,你把水湿多的地方,调些水道缺少的地方去。

  使燥湿相济,其病乃去。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用这个中医的整体思想了,他们不知道人体是一个巧妙的整体,身体内部本身就营养具足,只是气机不能很好升降对流,才导致局部因为瘀塞而长包块,或者局部因为亏虚得不到滋养,才导致脏腑衰竭。

  这时我们不是看到局部的壅塞去攻邪,也不是看到局部的不足去补益,就像我们看到小孩子腹泻又口中干渴,这时并不是看到腹泻就去攻邪,看到干渴就去滋阴补水,这样反而会把娃子给治坏。

  你如果跳出这见病治病,见招拆招的小视野,就像下棋要看到三步以外,要有全局观一样,去调病人整体气机升降。

  用白术健脾,葛根升津舒津,把津液搬运到上焦来,这样泻自止,渴自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机升降对流的重要,就像一个国家为什么交通运输要摆在首位呢?

  你如果交通堵塞,那什么经济都没法发展,就像现在为何物流,越来越发达,它正是经济发达的体现。

  人体的经脉如果真的联系紧密,能够相互沟通,那么身体不足之处自然能得到补益,有余之处也能得到疏泄。

  所以中医到后来就调这股气机,不让你局部出现瘀滞,那么很多病症就根本不会出现。

  我们再看白术的第九大功用安胎。

  古人说,白术佐黄芩有安胎之能。

  黄芩能除胃热,白术能补脾虚。

  古人认为胎气系于脾,因为脾主大腹,脾虚则蒂无所附,容易脱落。

  所以通过白术来巩固脾土,增强脾主大腹的功能。

  这个大家知道就行了,一般比较少用。

  要真正安胎,孕妇不能吃太多生冷之物,俗话说,烧烤毁人容,冰冻断人种。

  寒凉生冷之物,容易令人滑泻,令胎气走泻,所以这点要注意。

  好白术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菖蒲。

16、菖蒲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白术。

  知道白术是健脾除湿圣药,古代没有苍术白术治分,统一成为术,宋朝以后才分别用之。

  苍术其性更燥裂,能发散风寒湿。

  白术其性更和缓,可以祛湿健脾补中。

  《药性赋》上说,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其实白术远不止这几样功用,我们上节课花了久小点来论白术的九大功用,这九大功用都离不开白术健脾除湿的大特点。

  我们今天再来补充一下,看哪些古代的名方,还有运用到白术呢?

  首先苓桂术甘汤,这可是治疗胸脘部痰饮的妙方。

  治痰饮张仲景是三管齐下的,我们来看如何通过这四味药,分三个角度去治痰饮。

  首先痰饮为阴邪,当以阳药治之,故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周身最温暖,富有动力之处是心脏,就像天地间最富有动力的地方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武装那个的暖热靠心脏。

  五脏温暖,痰饮不生,五脏阳气不够,痰饮容易停留。

  所以制阳光可以消阴翳,强大心脏可以减少痰饮。

  这就是为何很多中老年人心肺衰竭,大都伴随着停痰留饮,咳吐不尽。

  所以张仲景功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这两味药直入心脏,鼓荡心脏阳光,以其辛甘之性,化作一团阳光阳火,烛照停留在身体的阴霾痰浊乌云。

  这是在上焦的层面上通过强大阳气,令阴寒痰浊消下去。

就像阳光出来,地面上的水就容易晒干,衣服容易变得清爽,乌云也容易被拨开。

  那第二方面呢?是用白术。

  白术能够温中去脾胃湿,强脾胃,进饮食。脾胃为生痰之源,当你身体脾胃共更能好时,水谷精微就变成津液,供周身使用,当你脾胃功能不好时,水谷精微就变为痰饮来阻碍周身气化。

  所以治痰饮不治脾胃,非其治也!

  白术乃脾胃正药,乃补土第一药,土能够治水,所以中焦提防牢固后,水湿就少泛溢出来了。

  第三方面,是茯苓,茯苓能淡渗下焦,给水湿一条出路,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去,就会变成停痰留饮,你把水湿利去,停痰留饮就减少。

  所以用茯苓是打开痰饮下行的通道,它能够淡渗三焦,畅开膀胱。

  这样桂枝、甘草强上焦,白术固中焦,茯苓渗下焦,三焦海陆空同时兼到。

  所以古人才称张仲景这个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饮的代表方,是水剂。

  当然还有火剂,治疗火邪的代表方,大家要懂得运用这种对偶统一去分析推论。

  如果水火两极,寒热两个极端,你都懂得去调理,懂得去指导了,你可能凭两个方子加减变化,就能够应付不少常见病甚至疑难病。

  这就是思考问题,站在阴阳角度上后,大大地简化的道理。

  我们常在一些病人感冒发烧后,吃了凉药,或者打了消炎针,烧退了,但身体却因此停留了很多湿邪,因为大量的消炎药寒凉药,损伤了阳气,前面我们跟大家讲,湿盛则阳微,阳微则湿盛。

  所以病人舌苔白腻或水滑,身体很多水湿,双腿沉重,这时往往你给他用上一两剂的苓桂术甘汤,他就有劲了,咳痰也少了。

  但前提是大家要辨得出他的痰饮是偏于清稀的。

  我们再看另一个名方,也是张仲景《伤寒论》的枳术汤,就有枳实、白术两味药组成。

  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讲,此汤方治疗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这是说一个人胸腹下面庞大,说白了,就是肥胖,或者觉得中焦有团东西堵在那里,这是水饮为患,你要懂得从这里看出用白术来减肥。

  这可是一个用药秘诀,现在很多人认为肥胖肥的是肉,所以大量吃消肉积的药,也见不了肥。

  其实肥胖不仅肥的是肉,更多肥的是水湿。

  人体六七成以上都是水,你水液运化以不正常,在局部停留就容易长胖。

  所以很多人喝水都长胖,因为病人脾气亏虚,不足以把这些水饮水湿清出体外。

  而白术就具有强大的健脾燥湿,益气行水之功。

  而大部分肥胖的人,都是痰水内停,脾中阳气不够,这也是我们提到的湿盛则阳微,阳微则湿盛的道理。

  白术这味药,更是善于健脾阳,退水湿。

  所以在减肥里头,我们常用到它。

  所以肥人多痰湿的,我们常用苍术,瘦人多虚,又有水邪的,我们偏于用白术。

  如果痰水厉害,脾虚不足,干脆就苍白术连用。

  所以大家要善于从《伤寒论》里头读出一些用药心法来,张仲景不会告诉你哪个汤方减肥,而你要善于去联想。

  这个心下坚,大如盘,又是水饮所作。

  肚子鼓胀,痞满,膨大,这不是肥胖是什么呢?

  不是水饮食物停积是什么呢?

  所以我们在病人饮食停积,身体肥胖的治疗过程中,常加入枳术汤。

  古人说,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

  这样湿去痞消,何患身体不能轻健。

  所以白术能够让脾宜升则健,枳实能够让胃宜降则和。

  这样脾升胃降,中焦这个圈子转动开来,周身气机都随之调畅。

  我们常把中焦比喻成十字路口,当十字路口堵塞时,周身气机都不畅。

  当十字路口开通时,四维上下,南北西东,都往来通畅。

  就像自行车,踏板那个小圈子一动,前后两个轮子就动。

  如果踏板中间那个小圈子卡主了,前后两个轮也就转动不灵。

  而用这枳术汤就是直接去修中间脾胃升降这个轮子。

  这样大家就不会局限于枳术汤只能治心下坚满,只能减肥了。

  当然经方里头有太多名方好方用到白术了,比如治疗风寒湿痹症的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腰腿沉重,如带五千钱的肾着汤,风湿痹症的桂枝芍药知母汤,还有治疗少阴病,寒痹骨节的附子汤,以及水饮停聚膀胱,三焦不气化的五苓散......

  张仲景堪称是用白术的高手,当时他就领悟到脾胃对周身疾病恢复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白术健脾除湿,乃后天培土圣药。

  所以巩固后天之本,常常少不了白术,这些名方大家都可以去研究分析,细细品味,必有所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12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