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种类及方法,你了解多少收藏起来慢慢

2021-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m.39.net/news/a_6169061.html
古人有:“一针、二灸、三药”的说法。是以灸疗法在中国医学上有很重要的位置。而艾灸就是灸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释:灸,“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以灸燃之,按而灼之(穴)”为之灸法也。——本图片来源网络

灸疗法的起源

根据近代考古研究证明,灸疗法最初起源于原始社会。北京猿人时期,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局部的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者痊愈,后经多次实验,如受凉引起的腹痛及寒湿造成的关节痛等,这就成了原始的热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改进,人们采用树枝或干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温热刺激,治愈了很多疾病,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灸疗法。——本图片来源网络

灸法的种类及方法

艾灸,是一种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疗法根据艾绒作用方式主要分为:直接灸(艾炷)、间接灸(艾炷)、悬起灸(艾条)、实按灸(艾条)、温灸器灸、艾熏灸、日光灸等。一、直接灸(艾炷):艾炷是用加工好的艾绒作成圆锥形小体,每个艾炷称为一壮,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古代称为“着肉灸”。古代常以阳燧映日所点燃艾炷称为明火,以此火点艾炷施灸称为明灸。因把艾炷直接放在脍穴所在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此法的特点是艾炷直接接触皮肤,热力较强。直接灸又可具体分为无疤痕灸、疤痕灸和发泡灸三种。1.无疤痕灸:——本图片来源网络把艾灸直接放在穴位处皮肤上,点燃艾灸的尖端,随着艾火向下燃烧,皮肤的热感逐步增强。当艾炷燃烧至接近2/3,或被灸者局部皮肤有强烈热感时,应立即更换艾灸,以免灼伤皮肤。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2.疤痕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同无疤痕灸比较,疤痕灸要等到艾炷燃尽自熄后才能除去艾灰,完成一壮。疤痕灸的灼痛感更为强烈,且需要灸后施灸处化脓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也被称作化脓灸。施灸操作时,为了减小被灸者的疼痛感,可以在其施灸处周围皮肤轻轻拍打,以分散病人的紧张情绪。身体衰弱、糖尿病、皮肤病以及面部、关节部穴位不宜施疤痕灸。此法对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以及发育障碍等有较好疗效。3.发泡灸:——本图片来源网络用小艾炷施灸,当艾火烧到皮肤,被灸者感到稍微疼痛时,立即将艾火压灭,也可再持续灸3~5秒钟,此时皮肤会出现一块略大于艾炷的红晕,且伴有出汗现象,1~2小时之后会发泡,不要挑破,而应该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液体,局部涂些紫水消毒即可。发泡灸此法适用于哮喘、皮肤疣、眩晕、肺结核等症。二、间接灸(艾炷):间接灸也称作隔物灸,即在施灸时用生姜片、蒜片或者盐等特定物垫在穴位处皮肤上,再把艾炷放于其上点燃。相对于直接灸法,隔物灸的热力较为温和。根据垫物和适应症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别:1.隔姜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将生姜切成1~2毫米圆形状的姜片,放在穴位上,再将艾炷点燃放于其上。可以用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以利于热力向下渗透。当受灸者感到皮肤有较强灼热感时,可取下艾炷,进行下一壮。患者可以根据热力的强弱适当调整姜片的厚度。隔姜灸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型肠胃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胃肠神经痛以及慢性关节炎等。2.隔蒜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取厚度约1毫米的蒜片垫在皮肤上,其后操作方法同于隔姜灸。隔蒜灸主要对早期肺结核,未化脓的疖肿以及虫蝎咬伤等有显著疗效。3.隔盐灸:——本图片来源网络用食盐填平肚脐孔,采用大艾炷平放于盐上连续施灸,直至汗出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隔盐灸主要适于治疗虚脱和虚寒吐泻等症。4.隔葱灸:把葱白切成3~4毫米的葱片,或把葱白捣成泥状,敷于肚脐中(神阙穴)及四周,或直接敷于患处,放上大艾炷施灸,一般为5~7壮,以感觉温热舒适,不觉灼痛为度。隔葱灸主要适用虚脱、腹痛、尿闭、疝气以及乳腺炎等症。5.隔胡椒灸:取白胡椒末适量,加入面粉和水制成硬币状圆饼,中间要凹陷,填以适量药末(如丁香、肉桂、麝香等)将凹陷填平,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5~7壮,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隔胡椒灸主要适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以及局部麻木不仁等。6.隔附子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切片3~5毫米厚,中间用针穿刺一些小孔,放于穴位处,上置艾炷施灸。也可以将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成五分硬币大、4毫米厚的饼状,放于穴位上置艾炷施灸。隔附子灸适用各种阳虚病症,如阳痿、早泄、遗精,以及疮疡久溃不敛或一些阴虚证有显著疗效。7.隔韭菜灸:取韭菜适量,洗净捣成泥状,制成圆饼置于患处,再上艾炷灸之。每次灸5~7壮,以局部皮肤感觉温热为宜。隔韭菜灸主要治疗疮疡等症。8.隔蓖麻仁灸:取蓖麻仁适量,去壳后捣成泥状,制成硬币大的饼状,贴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艾炷施灸。采用此法灸百会,可治疗子宫下垂、胃下垂以及脱肛;灸印堂、下关、阳白、颊车穴可治疗面瘫。9.隔黄土灸:用黄色粘土做成泥饼,中间扎一些小孔,一般热力渗透。将泥饼贴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隔黄土灸此法可治疗湿疹、白癣以及其他因湿毒而导致的皮肤病。10.隔陈皮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取桔皮晒干后研末,用生姜汁调成泥状,敷于中脘、神阙穴,上置艾炷灸之。隔陈皮灸适于治疗胃脘胀痛、饮食不振、呕吐呃逆等症。11.隔苍术灸:把苍术削成圆锥形,一面要切平,并用细针扎数个小孔,然后将尖头插进外耳道,在平面上置艾炷施灸。每次宜灸5~10壮,可治疗耳聋、耳鸣等症,孕妇禁用此法。13.隔甘遂灸:取甘遂末适量,加入面粉用水调成泥状,敷于脐中,上置艾炷施灸。隔甘遂灸用于治疗小便不通等症。14.隔皂角灸:——本图片来源网络取皂角切成片状,放于患处,上置艾炷施灸。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蜂蜇、蚊叮以及虫咬等。三、悬起灸(艾条):艾条灸也称作艾卷灸,是用纸包裹着艾绒卷成的圆柱形艾卷,点燃其一端,在穴位处施灸的方法。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悬起灸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1.温和灸:穴位和艾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温和灸热力温和,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也是最为常用的艾条灸法。2.雀啄灸:施灸时,把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穴位,就像麻雀啄食的动作,一起一落反复。雀啄灸的温热刺激感较为强烈,施灸时注意艾条下降时不要灼伤皮肤。3.回旋灸:艾条的燃烧端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以穴位为中心,回旋或左右往返移动进行施灸。回旋法可以给穴位处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以上悬起灸可以温通经脉、散寒祛邪,主要适用于病位较浅、病灶局限的风寒湿痹、神经性麻痹以及小儿疾患等。——本图片来源网络四、实按灸(艾条):实按灸是把有药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者布,乘热按到穴位处或患处,使热气透达深部的施灸方法。先在施灸部位铺上10层绵纸或5~7层棉布,再将点燃的药艾条隔着纸或者布,紧按其上,稍微停留1~2秒即可。如果艾条熄灭,则要重新点燃再灸,如此反复10次左右。同样也可以将7层棉布包裹住艾条燃烧端,按在穴位或患处施灸。实按灸主要适用于病位较深的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本图片来源网络五、温灸器灸:温灸器也称作灸疗器,是专门制成的用以施灸的器具。家庭中常用的灸疗器有艾条器和温灸盒。将艾绒或者艾条点燃,放入灸疗器中,再将其放在穴位或病患处,进行熨灸,直到施灸部位皮肤红润、温热。方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虚寒性的胃脘痛、泄泻等症,而且对于老年保健很有益处。居家有艾好物推荐六、艾熏灸:艾熏灸也是较为常见的艾灸方法。把艾叶或艾绒适量放入容器内蒸煮,然后盛于盆内,用蒸汽熏灸穴位或患处,即为艾熏灸。同样也可以将适量艾绒放入器皿中点燃,用烟来熏灸。此法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居家有艾好物推荐七、日光灸:将艾绒铺在穴位上或患处,在日光下暴晒,或者借助聚光、聚焦来进行施灸,以局部皮肤感觉温热为度,每次宜10~20分钟。操作时,穴位或患处周围的皮肤要用衣物盖好,夏季还要注意防止中暑。日光灸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以及慢性虚弱疾病。八、温针灸法:温针灸法,又称温针、传热灸、烧针尾、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本法多用于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疾病的治疗。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进针得气后,留针不动,针根与表皮相距二三分为宜。于针柄上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用线香点燃施灸。施灸中如果不热,可将艾炷放的靠下一些,过热觉痛时可将艾炷向上提一些,以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本图片来源网络居家有艾十年陈金艾条免责声明:文章及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12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