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艾灸调理方法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前面文章,我们提到过中气下陷证,包括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或痔疮、慢性肠炎等病症。接下来我们逐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上各个病症的艾灸调理方法,今天主要介绍的就是胃下垂的艾灸调理方法。

一.什么是胃下垂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二.胃下垂的症状表现

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以出现如下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坠胀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

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

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一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

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

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三.胃下垂的原因

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从中医的角度就是我们前面文章提到过的脾气虚,脾阳虚陷,中气不足,升提失司所致,是为中气下陷证中的一种。

四.艾灸调理胃下垂

艾灸治疗原则:健脾和胃,升阳举陷

取穴: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膝盖)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足阳明胃经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穴10—15分钟,每次40-60分钟;或者配合贴敷养生灸,每次贴4-6小时。10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如果您想学到专业知识

记得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1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